現在河南的簡稱是豫,沒有其他,豫也成為了河南的符號,也是河南的驕傲,自然要將豫傳播出去,將河南的歷史文化、地位魅力發揚出去。在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中,就發現了豫字的雛形,古代也把河南稱為豫州,因此豫不僅代表了河南悠久的歷史,也代表了河南作為九州之中的重要地位。
1、河南汝州怎么樣?
汝州是河南中西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嵩山南麓、汝河北岸,距離省會鄭州125公里左右,從鄭州出發沿鄭少洛高速轉林桐高速,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交通非常方便。汝州市地下煤炭儲量豐富,曾是有名的產煤基地;這里也以出產汝瓷(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首)而聞名;汝州也是我國著名劇種曲劇的發源地,汝州市地處中原,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自夏代以來,一直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重地,其名稱和屬轄關系多有變更,1988年改臨汝縣為汝州市,2017年6月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說起汝州市,我印象最深的當屬風穴寺,我曾多次去過這里,下邊稍多做點介紹,風穴寺位于市區東北九公里處,與白馬寺、大相國寺、少林寺并稱河南四大名寺,電影《少林寺》有部分在這里拍攝。風穴寺景區不收門票,游客憑身份證即可進入參觀游覽,景區里也沒有其它部分景區一樣的套路,風穴寺中七祖塔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是我國現存的七座唐代高塔之一。
漣漪亭建于明嘉靖年間,為雙層六角亭,攢尖頂麒麟馱寶瓶,米形脊,火焰尖,垂脊飾龍吻及珍奇異獸,共六吻六獸,小巧玲瓏,秀麗古樸,造型在全國獨一無二。亭內依王羲之《蘭亭序》“曲水流筋“,建有流水音,九曲十八彎,懸鐘閣,建于宋,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
2、河南古代真有大象嗎?如果沒有,為什么河南簡稱豫?曹沖稱象又是怎么回事?
哈哈,感謝邀請,河南有沒有象,已經在問答里回答過了。既然不吝誠意,就再少說幾句,河南,有象。不僅舊石器時期以前有——安陽博物館一進門,就是一具黃河象的巨大骨架化石,而且,殷商時期,就是距現在3000年前,也曾象群遍地。甲骨文里,多次記載了商王打獵,一次曾獵到10頭象;7頭、5頭的記載也不少,
商代已經訓象,卜辭中,有商王自己并派人巡視訓象場所的記錄。訓象場和馴養人遺骨,都有發現,那個時候,還把象作為祭祀的祭品。婦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象牙制品,(婦好墓出土象牙制品)當時河南一帶有象,是因為那里曾屬亞熱帶氣候。甚至,一直往北1200公里,現在的張家口一帶的商遺址,也發現有大象遺骸,“豫”字,徐中舒先生做過考證。
他認為,“予”字偏旁,是“邑”之訛誤;邑加象,含義就是有大象的地方,什么時候河南沒象了呢?大約七八百年之后。韓非是河南人,他說,他那個時候,就是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很少見到活象了,曹操老家是河南。曹沖稱象,稱的是孫權送給曹操的象,不是本地的,三國時期,長江流域一帶,或還有大象活動。再往后,就繼續向南遷徙了,
3、河南電視臺臺標為什么是大象標志?
感謝邀請,因為河南的簡稱就是豫,豫字就是由人牽象的圖畫演變而來,河南電視臺作為一個省份的傳播代表,用大象標志是理所當然的。在2012年之前,河南電視臺的臺標還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記得小時候用黑白電視就經常看的河南電視臺的都市頻道,后來換成彩電有了更多的節目就很少看了,現在看來,那也是一個兒時的回憶吧,
如今的臺標更加充滿活力,也更鮮明表達了河南“豫”的形象。在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中,就發現了豫字的雛形,古代也把河南稱為豫州,因此豫不僅代表了河南悠久的歷史,也代表了河南作為九州之中的重要地位,現在河南的簡稱是豫,沒有其他,豫也成為了河南的符號,也是河南的驕傲,自然要將豫傳播出去,將河南的歷史文化、地位魅力發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