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1年,強大的秦國攻占了魏國東部領土,設立了東郡,而原屬衛國的濮陽在此時也被劃入了東郡管轄。濮陽,位于今河南省的東北部,地處黃河下游平原,北與邯鄲交界,東與山東省接壤,西與安陽、新鄉毗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就是新石器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1、濮陽在戰國時期屬于哪里?
濮陽,位于今河南省的東北部,地處黃河下游平原,北與邯鄲交界,東與山東省接壤,西與安陽、新鄉毗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就是新石器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濮陽因其位于濮水之陽而得名,而濮水原為黃河的一條支流,后因黃河改道,故道漸漸就埋沒了,不過早期的濮陽并不叫濮陽,而是有著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帝丘,相傳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定都之所。
周成王四年,大約在公元前1040年前后,周公東征,平定叛亂以后,將康叔封于黃河與淇水之間,建立了衛國,而帝丘便是衛國的管轄地,帝丘一帶一直是春秋時期較為發達的地區,在其附近興起了一批城邑,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戚邑(在今河南省濮陽市新市區),當時諸侯國來衛國會盟時,半數左右都是在戚邑舉行的。但是衛國在建國初期雖然可以算得上西周頭排的大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內耗,衛國的國力不斷衰弱,
在公元前632年,晉文公重耳向衛國國君衛成公借道援宋,被拒絕,結果招至晉文公的打擊,將衛國很多領土都分給了宋國,而衛成公也在之前被本國的大夫攆出了國,等兩年之后,衛成公在周王室的幫助下與晉文公調和,再回到故國的時候,衛國就更是大不如前了。隨后,衛成公將都城由楚丘(今河南滑縣東)遷都至帝丘,之后,盡管濮陽卻一直是衛國的領地,但是衛國的國力卻是在不斷地衰弱,在衛昭公在位時期(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6年在位),衛國就已經成為了魏國的附庸,到了衛成侯(公元前371年—公元前343年在位)時,衛國的國君已經因國力不如其它諸侯而由公貶為侯了,到了衛嗣君(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93年在位)的時候,不但又由侯貶為君,連國境也只剩下濮陽城一帶了。
公元前241年,強大的秦國攻占了魏國東部領土,設立了東郡,而原屬衛國的濮陽在此時也被劃入了東郡管轄,衛國的國君衛君角被遷至了野王(今河南沁陽)。從此以后,直至秦漢時期,濮陽都屬于東郡的管轄,秦始皇雖然攻占了衛國的都城,但是終其一生都未滅亡衛國,反而使衛國成為其稱帝以后,唯一一個留存的周朝諸侯國,只因為秦始皇感念商鞅對秦國崛起而立下的功勞,商鞅也叫衛鞅,衛國濮陽人。
2、三國許昌在哪里?
許溯華夏千古都,昌臨故土城,三國時期的許昌位于今河南省許昌市,又被稱為蓮城。管轄兩個市轄區,兩個縣級級市并且有兩個縣,總面積達到4996平方公里,三國時期曹操在此厲兵秣馬,成為一方諸侯,逐鹿中原。通過截獲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征呂布、滅袁術,戰袁紹,逐步統一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權,三國時期的許昌屬于當時的哪個州,筆者認為,當屬于豫州。
首先對比地圖難發現,三國時期的許昌屬于豫州,曹操發源于許昌,四處征戰,當時的許昌屬于潁川郡、豫州,當時的長社縣、穎陰縣、許昌縣、鄢陵縣都屬于潁川郡。三國時期許昌位于現在許昌市東南十五公里左右,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區,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達許昌,當時許昌被稱為許縣曹操死后,曹丕繼承丞相的職位。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受禪讓稱帝,就是在許縣,因為曹魏的根基昌于許縣,于是曹丕把許縣改名為許昌,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許昌市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董卓禍亂朝綱,遷都長安,洛陽也化為一片廢墟,而曹操把漢獻帝迎接但許昌,擴建了皇宮府邸,人口也是當時最多的城市,武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當時的農業發展最快,曹操有在此處大量屯田,發展經濟,許昌成為當時曹魏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成為曹操重要的糧草基地,物資供應站,最后許昌人杰地靈,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