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北京 > 朝陽區 > 傳統禮儀有哪些,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確禮儀

傳統禮儀有哪些,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確禮儀

來源:整理 時間:2023-01-16 03:30:58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1,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確禮儀

1、說話禮儀說話時一定要注視對方的眼睛,傾聽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用心聆聽,以表達尊重。說話語速要始終,用詞要得體。2、行為禮儀握手禮儀,男士間握手要微微使力,以表達高興或者感激,要是需要更深一步的表達可以雙手握對方的手。與女士握手,要得到對方的允許才可以。3、介紹禮儀要先介紹年輕人給年長的人,先下屬再上司,先女士再男士。4、餐桌禮儀吃飯時使用公筷,不要隨意的大聲說話以免口水噴出,咀嚼不要發出聲音,餐具要輕拿輕放,剔牙要用手遮擋。5、乘車禮儀上司或者重要的人物永遠要坐右后位,其次是副駕駛,最后是左后位,客人上車時記得用手放在車框上,以免客人碰頭。
任務占坑

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和客人出行的正確禮儀

2,中國的十大傳統禮儀

傳統禮儀有以下幾類:1、行走之禮。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2、見面之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于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3、入坐之禮。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4、飲食之禮。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后,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5、拜賀慶吊之禮。拜賀禮一般行于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

中國的十大傳統禮儀

3,中國古代禮儀中有哪些內容是應該集繼承和發揚的

敬天地,孝父母,愛兄弟尊敬長輩 愛護弱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刻己厚人謙虛有禮 進退有禮 其實,禮儀有許多具體的規范,比如說每天早晨起來要給父母請早安吃飯的坐姿 走路的姿態等都有規范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那多麻煩呀但是,通過行為的規范,人們的內心也會隨之規范,都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會這樣當然了,有些人也做著同樣的事同樣的行為,但心里卻是沒有敬意的,骯臟的一點淺見
一個人去做一件事不如所有人去做一件事,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禮儀,并不是一個人能做的。 但硬要說幾點的話,從小做起,從教育去抓。因為在思想成熟后,任何人都改變不了別人心中的想法。 改變,現在改的還有教育的制度,因人而異是現在因該抓的。并不能起到所有的學生都是全才,有些可能是極度的偏才假如按現在的教學會造成很多人才的流失 在回歸正題,一個人消失是對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強,而且教育是一個其關鍵作用。其實一個人的好壞,是跟他接受的教育有關,這教育不只是書面上的,還有自己經歷的和自己看到的都會形成一種教育。 所以說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禮儀,主要是在教育上,而且的從小給他樹立一個榜樣。

中國古代禮儀中有哪些內容是應該集繼承和發揚的

4,二十種基本傳統禮儀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 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 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6、 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 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 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 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計,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 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肴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征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搶付帳。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5,結合古代禮儀常識談談八禮四儀

八禮四儀是繼承了中華傳統美德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符合現代社會要求,又一直延續傳統禮儀,結合很好。
也是有840,所以說我們更好的輔助,所以說是幫里也是相互的促進作用吧!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可見,公民道德的好壞,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影響著一個民族的興衰。那么,公民道德體現在哪里呢?那就是平時的禮儀呀。禮儀是一個人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同學們,當看到某個人“呸”地一聲向地上吐痰的時候,當看到某個人在美麗的公園里隨手折花的時候,當聽到某個人在那安靜的閱覽室里大聲喧嘩的時候,我們有什么感受?我們覺得這個人懂禮儀嗎?我們覺得這個人有修養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我牢記著老師對我們說過的話:“文明有禮的孩子,心底就會盛開禮儀之花。”當我走進教室,我會隨手關門,將呼呼的寒風擋在門外;走過衛生角,我會隨手撿起掉在地上的紙屑;經過講臺,我會隨手將零亂的講臺整理好;穿過馬路,我會扶起那個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當我看到別人拿著香蕉皮,因為懶得多走幾步而把它扔在垃圾箱外面,或者為了圖一時方便把垃圾隨便倒在馬路邊時,我會立刻上前制止。當我看到有的小朋友攀樹摘花時,立即上前勸阻。在家里,我孝順父母、熱愛勞動,經常洗碗、掃地,自己的被子不讓媽媽整理,衣服、襪子都自己穿。這些事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我知道這都是懂禮儀、講文明的表現。 清明節那天,玄武湖公園里游人如織,大家都在沐浴著春風,欣賞著美景。我看見一個媽媽悠閑地走在草坪上,身邊的那個孩子以媽媽為“榜樣”,也在草坪上奔跑著,踐踏著草坪。我對身邊的媽媽說:“我想告訴這位媽媽: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希望這個媽媽能身體力行,做孩子的好榜樣。”媽媽對我豎起大拇指,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同學們,青奧會已經向我們走來了,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個心底盛開禮儀之花的小主人吧!

6,傳統禮儀有哪些呀

傳統禮儀有:一:關于稱謂的禮儀我們每個人只要與人交往就會遇到稱呼的問題,稱呼不得體或者把別人的名字念錯了就會很失禮,古人在這方面是有一套嚴格禮儀的。我們知道,古人有姓、有名,還有字,這些都有不同的含義和用法。古人自稱要稱名,以表示謙虛,如諸葛亮自稱亮。尊者對卑者也稱名,如君對臣、父對子、老師對學生皆稱名。而對平輩或尊輩則要稱字,不能直呼其名,以示尊敬。而如今人與人之間的稱呼要么直呼其名,要么那個誰誰誰,尤其在一些企業當中對于稱呼更是隨便,嚴重缺乏文化,一個企業一但缺失文化,那么這個企業的路也不會太長。二:關于見面的禮儀在古時候人與人的見面可謂彬彬有禮,熱情大方,過去與不同身份的人見面更要講究規矩,一般的見面要行拱手禮,家里來人做客要行謙讓禮,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對于至尊者還有行跪拜禮,過去學生跪拜老師,孩子跪拜父母。這些傳統文化的禮儀形式在當今社會已經徹底的被遺忘了。如今中國引進了西方的握手禮,更多的見面之禮也用握手來取代。然而就這么簡單的一個握手禮。現在很多的人都不會去主動去和別人握手。三:關于入座的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禮儀當中,坐席更是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座,卑者末座。不同的身份做不同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規矩。如果盲目的做錯位置將會有所失禮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后,所謂“虛坐盡后”。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四:關于飲食的禮儀飲食的禮儀在中國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家庭餐桌飲食禮儀,宴請賓客之禮,送別之禮。皆為中國傳統的美德。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后,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嘗”。主客相互敬重,達到良好,和諧、文明進食的氛圍,現在的飲食文化是飯菜上桌,趕緊搶,晚了就沒得吃了。五:關于行走的禮儀在我國古代,行走之禮亦有講究,在行走禮儀中,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在古代對于尊者一般行“趨禮”表示禮敬。也就是見到自己的老師或者地位較高之人,要低頭彎腰進行禮讓。如今在現代企業當中,更能看到員工嚴重缺乏禮儀常識,更有員工無視領導,無視客戶導致企業的嚴重損失更是不在少數。

7,禮節包括哪些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 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 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6、 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 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 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 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計,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 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肴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征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搶付帳。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8,古人的禮儀是

我國是禮儀之邦,歷來注重禮儀,甚至繁文縟節。了解古人禮儀,對我們了解漢文化大有裨益。 【揖】即拱手行禮,也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作揖"。這是古代賓主相見的最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分為三種:一專用于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專用于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于前;三專用于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 【長揖】屬于比較輕的一種敬禮。行禮時取站姿,身略俯折,兩手合抱,當胸而稍向下移。 【拱】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兩手合抱時,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內。但是如遇兇喪,則應該反過來。如"子路拱而立"(《論語》)。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古之拜,只是拱手彎腰而已,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如同揖。如《孔雀東南飛》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 止",這兒的"拜"就是焦仲卿對母親行的這種禮節。后來亦指將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稱為"拜"。如《鴻門宴》中的"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這兒 的"拜"應是這種跪拜禮。 【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周禮》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節選)》)。 【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之隆重。如"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鴻門宴》)。過去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古人席地而坐,姿勢近似于跪,行頓首拜時,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頭至地,稍停即起。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 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于書信的開頭或末尾。如"……丘遲頓首"(《與陳伯之書》)。 【稽首】跪拜之禮,行禮方法與頓首相似,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頭在手后。頭觸地后必須有較長時間停留。稽首是最重的禮節,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崤之戰》)。 【空首】行空首禮時,先取跪姿,然后拱手至地,接著引頭至手。所謂"空",就是頭并沒有真正叩到地上,而是懸在空中。古人在行稽首、頓首禮時,一般要先行空首禮。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勢是:兩膝跪在席上,兩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坐姿像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時身體要聳直,臀部不得落在腳踵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跽】跪時,臀離開腳跟,挺身直腰,這時人的身體似乎加長,故又叫"長跪"。"府吏長跪告。"(《孔雀東南飛》)跽也是將要站立的準備姿勢,往往表示跽者將有所作為。 【居】古代一種較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姿勢是腳板著地。兩膝聳起,殿部向下而不貼地,像蹲一樣。 【箕踞】古人認為最不恭敬的一種坐法。姿勢是:臀部貼地,兩腿張開,平放而直伸,像箕一樣。在他人面前箕踞是對對方的極不尊重。

9,中國人禮儀有哪些

你好!! (一) 就座和離席 1、 應等長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 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 用餐后,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 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 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臺入座。 6、 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 香巾的使用 1、 餐巾主要防止弄臟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2、 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 餐巾應攤開后,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 口。 4、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 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 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 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6、 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 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 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 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計,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 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肴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征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搶付帳。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10,古代的禮有哪些

冠禮  古代的男子到一定年齡(士大夫是20歲,天子諸侯為12歲)時所舉行的一種頭發加冠的極為隆重的禮節,它屬于古代“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中的“嘉禮”。  可分為三個步驟:  1.卜筮。就是冠禮舉行之前事先卜筮舉行冠禮的時間和舉行冠禮時所應邀請的來賓。  2.挽髻。加冠的準備工作。  3.加冠。加冠由來賓中有威望的人進行。首先加布緇冠,即用黑麻布做成的帽子。其次加皮弁冠,即用白鹿皮做的帽子,大多綴飾有玉,尖尖的冠頂常用象骨制成。最后加爵弁冠,也叫雀棄冠,這是僅次于冕的一種帽子。  以上為一般士人的冠禮,其冠為三加。若是諸侯的冠禮,其冠則為四加(四加玄冕),若是天子的冠禮,其冠則為五加(五加袞冕)。  冠禮完成后,表示孩子已長大成人,此后他不僅可以服兵役,參加祭祀和出仕做官,而且可以一娶妻,成家立業,生兒育女。  古代表禮敬動作的稱謂  揖、長揖,都是拱手自上向下的至膝為禮。上古即流行。  唱喏,揖的俗稱。和揖不同的是,一面作揖,一面出聲致敬。  寒暄,亦做“暄寒”、“暄涼”,見面問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話。舊時多在拱手之同時道“久仰久仰”或“幸會幸會”,然后是詢問其家人康泰否。  請教尊姓臺甫,與人初次見面請問對方姓氏、表字,忌問名。“臺”原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臺。由此引發而用作對高級官吏的敬稱,如撫臺,又用作對一般人的敬稱,如稱兄為兄臺。“甫”原為古代男子之美稱,多附綴于表字之后。后遂與表敬的臺字連綴而成表字之代稱。  抗禮、亢禮,是長揖不敗,不分尊卑的平等禮節。  拱、拱手,兩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內,左手在外。  鞠躬,兩腳并攏,兩手下垂于大腿兩側,彎曲上身以表敬意。  拱揖,拱手作揖。  打恭,亦稱“打躬”,屈身作揖行禮。  合掌、合十,兩手當胸前,十指相合,表示敬意。原為印度的一般禮節,為佛教所沿用。  執手,古時國君用以待功臣之禮,在許多大臣的陪同下和樂聲中,握住有功將領的手,以示親熱、慰問。  手拜,古代女子跪拜禮,兩手點地而抬起拱合,同時低頭至手。  斂衽,斂其衣襟,表示肅靜之意。古代不分男女,均可說斂衽。后來專稱女子之  拜曰斂衽(亦作“襝衽”)。  道萬福,古代婦女對人行禮,口里說著“萬福”,意為祝對方多福。后來用做婦女行禮的代稱。行禮時雙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側,彎腿屈身以示敬意。  簪筆,古代行禮時的冠飾,用毛裝在五寸長的簪頭上,插在冠前,又示禮敬。  磬折,像石磬一樣的彎折身子鞠躬。  侍、侍立,站在尊長的旁邊。  回拜,亦稱回訪,客人來訪后,主人亦應前往復見客人。  投刺,投名片(帖)求見或代為拜賀。  式(軾),站在車上,俯身而撫車前的橫木,表示敬意。  前行示敬,卑幼與尊長同行,不可率而領先,必推尊長前行,以示尊敬。  卻行,向后退著走,表示對客人的恭敬。  側行,偏側著身子前進。  以趨示敬,卑幼拜見尊長,或經過尊長面前,均不得大搖大擺或要緊不慢地踱步,而要低頭彎腰,小步疾行,以此示敬。  避席,離開座位站起來,表示對客人尊敬(另外還有表示鄭重和嚴肅的意思)。  拂席,擦拭座席上的灰塵,請客人就座,以表示敬意。  掃榻,拂除榻上的塵垢,表示對賓客的歡迎。  虛左,古代乘車以左位為尊;虛左,是空出尊位。  郊迎,到郊外迎接,表示尊重。  至門請,登門拜訪。  為壽、上壽,古時進酒爵于尊者之前,一面致詞祝頌。叫“為壽”或“上壽”。  奉觴,舉杯敬酒。  古人的跪拜禮  長跪,雙膝跪地,上體伸直,離開小腿,叫“長跪”。行這種禮時以示莊重。  再拜,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叫“拜”,也叫“拜首”;拜兩次叫“再拜”。行這種禮是再進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  頓首,拜時頭手觸地,觸后即起。由于頭觸地面的時間很短暫,所以叫“頓首”。這種禮同現在的鞠躬禮近似,屬于地位相等或平輩間相交的一般禮節。  稽首,頓首時,頭在地上停留一段時間,叫“稽首”。“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對君王表示必恭必敬的隆重大禮。  空首,所謂“空”就是頭并沒有真正叩在地面。行禮時拜跪在地上,先以兩手拱至地,然后行頭至手。這是國君回答臣下的拜禮。  坐、跪、跽、箕  古人席地而坐,坐的姿態與跪的姿態是相似的,但兩者也有區別。以兩膝著地,兩股貼在腳跟上,是“坐”。兩膝著地,直身,股不著腳跟,是“跪”。  跽,跪起,準備起身,膝尚在地上。  箕,兩股著地伸直兩腿,形似畚箕,叫做“箕踞”。這種姿勢是表示傲視對方的意思。
古代父子之禮節:子女對父母應侍奉得極其周到,且對父母的態度要極其恭謹。如宋代張存“家居矜壯,子孫非正衣冠不見。”(《宋史》卷三二○“張存傳”)又如三國時司馬防,其“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再如唐河東節度使柳公綽,每平且諸子皆束帶晨省于中門之北,至歸寢時,諸子復昏定中門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嘗一日變易。以上諸例,都十分符合《禮記》所載的事項。可見我國古代的父子關系較為嚴肅。此外,《禮記》“曲禮”和司馬光的《涑水家儀》中都說:“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其意類似當今的“出門必敬告父母,回家必面見父母。”為什么要有“出告反面”之禮?根據司馬光的解說是:“為人親者無一念而忘其子,故有倚門倚閭之望;為人子者無一念而忘其親,故有出告反面之禮。”因為為人之子的,常常惦念著父母,而且惟恐父母懸念,所以出必告,反必面。這樣說來,事親之禮的產生,應是源于子女對父母誠摯的情感。子女對父母除了情感外,更重要的是尊敬。在傳統的中國家庭里,父母是高出子女一等的,子女絕不可逾越父母。《涑水家儀》中即謂“凡事不敢自擬于其父”;《禮記》“曲禮”也說:“父子不同席”,鄭玄注:“異尊卑也”,這意思是說父子不并排坐,這種父子尊卑相異、不處一席的想法,在國家社會都受到承認。如《吳錄》中載:“景皇時紀亮為尚書令,其子紀騭為中書,每朝會,詔以屏風隔其坐。”隋時楊玄感與其父楊素俱為第二品,朝會則齊列,“其后高祖命玄感降一等,玄感拜謝曰:不意陛下寵臣之甚,許以公廷獲展私敬”(《隋書》卷七十“楊玄感傳”)至于父母方面,按理講,是應對子女慈愛,且應以身作則的。如《顏氏家訓》謂:“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想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tangram_guid_1356869884662??”又劉宋顏延之的《庭誥》云:“欲求子孝必先慈,將責弟悌務念為友;雖孝不待慈,而慈能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但因中國是一個父權社會,父親有絕對的權威,因此一般多只要求兒女要“孝”,很少要求父母應有相對的“慈”。如林逋《省心錄》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須之理也。然子不可待父慈而后孝,弟不可待兄友而后恭。”又如前人在《魏孝文論》一文中云:“母雖不慈,子不可以不盡子道,????母生之身而母殺之死者,且不敢怨,孝子之于親,縱受其虐,不敢疾怨。”這是因強烈的父尊子卑觀念而造成。因此縱然父母有不是之處,子女也須順從,最多是和顏悅色的相勸,《論語》“里仁”就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而不能稍減其孝敬之心。宋《袁氏世范》對父子關系也有所說明:“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猶卒伍之于將帥,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視如朋輩,事事欲論曲直,若父兄言行之失,顯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顏幾諫,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當順受,而不當辯。為父兄者又當自省。”有句俗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正反映了這種父尊子卑的觀念。
文章TAG:傳統禮儀有哪些傳統傳統禮儀禮儀

最近更新

  • 痛風病人飲食禁忌,痛風病飲食禁忌

    痛風病飲食禁忌平時少吃肉類。動物內臟不能吃!豆類產品也要盡量少吃,深海魚類不要吃切忌海鮮與啤酒不能一起。且兩樣都盡量少食。蔬菜里邊。菠菜要注意。吃之前一定要用水焯下。再給你推薦一個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6

  • 大小洞天,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開放時間為07月30日

    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開放時間為07:30-18:00,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位于崖州區,如果離這里較遠,這附近值得去的地方很多:南三與南山的距離-1洞天旅游區5.59km崖州古城到南山-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6

  • 美國工資,美國陸軍士兵平均月薪為1733美元

    根據美國公布的2020年各階級士兵年薪幅度表,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美國陸軍的士兵平均月薪為1733美元,折合人民幣11368元,在中國算是收入較高的群體,和每個人的具體工資級別不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6

  • 禁止煙火,禁止煙火是什么句式

    禁止煙火是什么句式祈使句祈使句祈使句祈使句祈使句額{0}2,禁止煙火閑人勿進字禁止煙火閑人勿進(字)——日日。日。{1}3,禁止煙火的英文NoFireworkNoopenFlame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6

  • 視網膜脫落的癥狀前兆,視網膜脫落有哪些早期癥狀

    視網膜脫落有哪些早期癥狀你視網膜脫落了啊?有沒有去看?廈門眼科中心官網上對于視網膜脫落的早期癥狀是這么說的:視力下降,眼前有黑影,可能有閃光,這些癥狀你都有嗎?{0}2,請問視網膜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5

  • 劉備怎么死的,三國的劉備怎么死的

    三國的劉備怎么死的劉備(161-223)字玄德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給了陸遜,夷陵之戰后,兵敗白帝城。憂勞成疾,退到永安后就病了。223年三月,劉備病重,命諸葛亮、李嚴到永安,托孤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5

  • 中醫靜脈曲張,中醫治療靜脈曲張

    中醫治療靜脈曲張中醫治療靜脈曲張的方法是,喝中藥加燙洗,疏通靜脈,效果還是很好的。{0}2,中醫治療靜脈曲張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喝中藥加外部燙洗,效果還是不錯的。最多不過一個月【一般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5

  • 農村項目辦廠,農村能辦廠嗎辦什么廠好的

    農村能辦廠嗎辦什么廠好的當然可以。在農村的話,可做養殖業,果蔬加工廠,不過作物上加強技術哦可以,原料多價廉,且成品用途廣市場需求高,具備一定技術含量,不易被同行復制的廠。2,在農村 ......

    朝陽區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清河县| 庆云县| 辽阳市| 汤阴县| 镇原县| 惠水县| 云龙县| 田东县| 龙南县| 福鼎市| 江城| 革吉县| 海南省| 东台市| 湖州市| 丁青县| 廉江市| 玉田县| 东乌| 信丰县| 澄迈县| 连平县| 宜昌市| 页游| 上饶市| 靖西县| 通山县| 建水县| 禄劝| 玉屏| 灵丘县| 德清县| 木里| 鲁甸县| 东安县| 和平县| 扬中市| 河东区| 长武县|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