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既繼承了西周以來宮家辦學的形式,又發展了戰國時期辦私學的長處,在中國教育史上形成了獨有的特色,給稷下學宮的教師以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優厚的生活待遇,以吸引到天下名流學者來此講學,使稷下學宮成為教育和學術研究的中心;稷下學宮還培養出了許多名家,發展了許多新學派,取得很多突出的學術成果,如《晏子春秋》《經法》《厚道》等書籍,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文化寶庫中國建校最早的大學,中國最早的大學天津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我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1、京師大學堂。
中國最早的大學天津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立“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與“中國與中歐國家科技創新大學聯盟”,成立“中國—東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國際能源合作機構—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學校與世界上50個國家、地區的256所高校、研究機構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和法國尼斯大學孔子學院
世界最早的大學———稷下學宮,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君王醒公所創辦的。地址位于山東淄博的稷下鎮。據史學家考證,稷下學宮比古希臘柏拉圖所創辦的學院至少要早二十年。稷下學宮,既繼承了西周以來宮家辦學的形式,又發展了戰國時期辦私學的長處,在中國教育史上形成了獨有的特色,給稷下學宮的教師以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優厚的生活待遇,以吸引到天下名流學者來此講學,使稷下學宮成為教育和學術研究的中心;稷下學宮還培養出了許多名家,發展了許多新學派,取得很多突出的學術成果,如《晏子春秋》《經法》《厚道》等書籍,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文化寶庫
1864年,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夫婦在山東創辦登州蒙養學堂,招收了6名家境貧寒的學生,為他們提供衣食和文具。1876年底,蒙養學堂改名為文會館,取“以文會友之意”,擬“將天下至要之學會聚于茲”。這時的登州文會館還只有中學程度,第二年,狄考文即計劃要在保留中小學的基礎上,把登州文會館辦成大學,并制定了各種規章
4、我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1、京師大學堂。學校創辦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也就是我國的第一所“國字號”大學,是北京大學在1912年5月之前使用的舊名。2、武漢大學,武漢大學的前身是自強學堂,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后歷經方言學堂、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武昌師范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等時期,于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3、河北醫科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北洋醫學堂,由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1894年在天津創辦,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官辦西醫院校,1913年北洋醫學堂更名直隸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并開始招收本科學生。以上就是最早三所國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