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珠海要堅定不移地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構筑珠海產業新支柱,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在新一代網絡和通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領域搶先布局。珠海跟深圳,同樣是經濟特區,為什么珠海發展沒深圳快。
1、珠海和沈陽哪個經濟更具活力?
首先,兩個城市無法對比,沈陽是東北的中心城市,國家振興東北的主要城市,沈陽輻射范圍太大,重工業底子依然存在,只是近年麻煩纏身,只要解決這些麻煩,沈陽必定是東北經濟最好的城市,珠海則不同,有人說珠海位置優越,這是事實,但是那個位置比珠海強的城市太多了,珠海想要發展就必須從那些比它強的城市里虎口奪食,你認為那些城市能干嗎?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哪一個都比現在的珠海強,珠海想要發展,難度太大,想要超過這些城市更難,優越的位置,給它帶來的確實殘酷的競爭,改革開放初期珠海就是經濟特區,可發展到現在,別說和深圳廣州比了,能比的了東莞和佛山?而沈陽則不同雖說現在經濟不行,但是東北地區,沒有其他城市壓的住沈陽,大連也不行,因為大連無法輻射吉林,黑龍江,所以,珠海還沒沒有辦法和沈陽比的,最后,請不要天天拿沈陽和這個比那個比,有什么意義嗎?自己發展好比什么都重要,發展不好,比來比去更丟人。
2、你們覺得珠海這個城市怎么樣,適不適合發展?
1.如果你真想發展,一定要去老牌的北上廣,新興的深杭川,機會會更多一點,2.除了外部環境,打鐵還需自身硬,還要考量一下自身的情況:比如:有什么高于常人的一技之長了?有研博的學歷學位?在特殊行業有特殊技能?3.如果只是年輕的普通人;只是氣質相貌堂堂;只是有人生的夢想,呆在哪個城市只要努力都有發展的機會,所謂天道酬勤。
3、廣東珠海在未來十年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嗎?
假如一線城市的標準還是以人口、經濟為衡量指標,那么珠海永遠也不要成為一線城市,只要做好自己有可以了,否則,在珠三角地區除了廣深、佛山、東莞成為了一線城市,甚至連珠海也進入了一線城市。那么不是粵港澳大灣區走向了世界的前列,而是整個大灣區都被廢了!再龐大的身軀也需要一個鼻孔來出氣,而珠海、澳門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出氣口,
沒有珠海、澳門的休閑、娛樂、度假、旅游等特色支撐,大灣區就沒有了活活生機。香港被深圳河無情地隔斷,無法尋找無縫隙的拓展空間,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出氣口,可如果珠海成為了像深圳一樣的一線城市,那么香港將會再一次被人墻堵住,唯一的出路只有投南海了。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都市圈有莞深、廣佛和珠澳,港深是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為主,廣佛是交通綜合中心、政治中心、商貿中心等為主,而珠澳就是以旅游、休閑、度假、娛樂和創新為主導產業,
在定位中也決定了珠澳需要的不是體量,而是需要質量和高度。珠海的面積1700平方公里,與深圳的1996平方公里不相上下,可深圳的人口規劃要在1800萬人口,而今珠海的人口只有不到200萬。土地開發率預計在12~15%左右,跟深圳超過50%的開發率不可同日而語,筆者認為在珠三角西岸的珠海未來開發率也不要超過25%,人口規模控制在400萬,絕對不要突破500萬的人口警戒線。
4、珠海的經濟綜合實力在廣東省能排在第幾位?
廣東省一直是作為我國最具有爭議的一個省份,即便是有廣州、深圳、佛山這樣經濟發達的城市,然而像是汕尾、云浮、清遠這樣人均僅有3萬多的城市也不在少數,所以綜合來看廣東既可以說是我國經濟實力最為強勁的省份,也可以說是我國貧富差距最為明顯的省份,然而在這次經濟轉型中仍舊有不少的城市抓住機遇,經濟實力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以珠海的崛起最為迅速,雖然它是省內面積最小的城市,但是同樣它也是廣東最“努力”的城市,人均GDP僅次于深圳,經濟實力不輸省會廣州,成為廣東省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