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湖南有句農諺“春無三日晴,夏無三日雨”,春天雨水多,情有可緣,五月五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夏天到了,雨量本來可以聚減,可是,今年怎么了,“立夏”以后,現在馬上到“小滿”了,雨量不但不減,反而比春季雨水越來越多。近幾年雨水越來越多,主要體現在我國北方,以最新的9月份數據為例,整個北方降雨量較同期增加了1倍多,是近50年來同期最高水平,且近幾年北方的降雨一反常態,暴雨頻次明顯增多,甚至入秋以后的暴雨過程也非常明顯。
1、今年上半年雨水怎么這么多?
在我們湖南有句農諺“春無三日晴,夏無三日雨”,春天雨水多,情有可緣,五月五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夏天到了,雨量本來可以聚減,可是,今年怎么了,“立夏”以后,現在馬上到“小滿”了,雨量不但不減,反而比春季雨水越來越多。雨水多對其它行業可能影響不是很大,影響最大的應該是農業,以往每年5、1號插完早稻,現在5月份,又過去了19天,有不少農民的早稻,還沒有插完,
就是部分插完“早稻”的農民,他們也是每天冒著雨,頭戴草帽,身上披上薄膜、雨衣,一身衣服被雨淋濕了,回去換,換了又被淋濕,一天更換好幾次,換來換去,有的衣服被換完了,雨還是在下,一些種了幾十年田的老農民都說,今年雨水太多了。早稻很可能面臨著大面積減產,雨水多,推遲了扦插時間,錯過了最佳插秧季節,就算插下去的禾苗,由于陽光少,生長不良,遲遲不返青,導致水稻有效分蘗減少,但這是天災,又有什么辦法去改變呢?現在最關鍵的,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水稻沒插完,都是一些60~70歲的老農民,整天下雨,年紀大了害怕淋了雨會生病,請人插田120元/天,他們就舍不得花這筆錢,進退兩難,
最近幾天,據天氣預報預測,在湖南還是中雨天氣為主,繼續下雨,面臨著秧苗還要推遲,做農業真的是靠天吃飯,看老天爺的臉色討吃。在此,我呼吁廣大農民兄弟,今年雨水多,氣候異常,對插下去的早稻,一旦天氣轉晴,要抓緊時間管理,對于早稻田,盡量排出多余水層,保持10公分左右淺水層,趁早追施化肥,每畝施5公斤左右的尿素,盡量促禾苗早分蘗、快分蘗,
2、為什么這幾年雨水越來越多,極端天氣越來越多?
近幾年雨水越來越多,主要體現在我國北方,以最新的9月份數據為例,整個北方降雨量較同期增加了1倍多,是近50年來同期最高水平,且近幾年北方的降雨一反常態,暴雨頻次明顯增多,甚至入秋以后的暴雨過程也非常明顯。氣象科學中在定義極端天氣時,是以某種氣象的發生概率來定義,通常這種氣象的發生概率低于百分之十,就可稱其為極端天氣,像前段時間鄭州暴雨、近幾天山西暴雨等,就屬于極端天氣,再加上入秋以來南方持續高溫,也與歷史同期區別較大,所以我們確實可以說:極端天氣越來越多了,而這一切的根源,大概率指向全球氣候變暖,
實際上,早在2016年之時,世界氣象組織(WMO)就發出了警告,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多,人們要警惕越來越頻發的高溫、暴雨、龍卷風、臺風等極端天氣??赡芎芏嗳藭械皆尞?,不明白全球氣候變暖與暴雨、臺風等有什么關系,因為在普通人的理解范疇里,氣候變暖就是地球溫度變得越來越高,但其實這只是最直接的表面影響,實際上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的是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使地球氣候系統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這里可以將地球氣候系統擬人化,每一個正常人體內都有一套完善的循環調節系統,正是有這套系統的存在,使人類具備思考、消化、運動、病愈等一系列能力,正常情況下這套循環系統會持續、穩定工作,而一旦某個人類過多攝入脂肪、鹽分等,就會增加身體正常系統的負擔。表面上看一個人肥胖點,不至于完全影響身體正常機能,運動、思考等都可以正常開展,但肥胖也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概率,導致身體極端變異的概率增加,這里的脂肪、鹽分等就相當于人類往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都具備,
3、為啥西北這兩年雨水多了?
近年來,西北地區雨水比之前增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退耕還林增加了大量綠樹林,二是建設美麗鄉村植樹造林增加了大量綠地,林帶,三是國家加大了濕地保護,有效濕地面積增加改變了環境,四是沙漠改造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沙漠綠化面積大面積增加,綜合而言,這些因素致使大的環境有了根本變化,形成雨水漸漸變多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