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外援斯貝茨離隊,他這是要做第二個錢德勒嗎。最終,廣州隊以92比83擊敗了對手,取得了開門紅,首鋼隊沒有加大支持,還換了教練,俱樂部的思維看上去出了問題,不太理智,少了點兒長遠的計劃,那個賽季就曾雙殺郭仕強帶領的遼寧隊,而同樣是名帥的郭仕強郭指導,同樣具備三外援,怎么就打不進季后賽了呢。
1、麥克瑞離隊!漢密爾頓停滯,北京的外援怎么了?依靠林書豪奪冠?
奪冠永遠都是目標。國安永遠爭第一,北京的俱樂部就是這么牛[大笑]理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俱樂部總是想拿冠軍的,但能不能拿到就是另一回事了。眼下的首鋼顯然并沒有做好這個準備,它的人員基本盤都30上下了,僅靠外援尤其是林書豪這樣的是拿不到冠軍的,解立彬上賽季拿了亞軍,那是了不起的成績。首鋼隊沒有加大支持,還換了教練,俱樂部的思維看上去出了問題,不太理智,少了點兒長遠的計劃,
其實那次首鋼也沒有亞軍的實力,能進四強就不錯了。而這一屆,首鋼恐怕要回歸本位,以四強為理想了,林書豪的往返凸顯著首鋼決策層猶猶豫豫拘泥于眼前利益的狀態,對于原來的球員處理也是這樣,沒能處理好兩年后的事,所以到了現在問題驟然多了。指望劉曉宇的出色發揮使得前途非常渺茫,而翟朱王方就的又長一歲是球隊最大的問題,
2、廣州外援因無法接受封閉賽制離隊,為何外國人大部分無法接受?
在中國足球職業化之前,封閉式比賽和訓練,是大多數專業球隊必須面對的現實環境。在專業化足球階段(1994年職業聯賽之前),中國教練和球員之間,是一種類似于父子的關系,教練既是球員的精神導師,又要管理球員的吃喝拉撒睡,甚至需要嚴格管理球員的作息時間,偏偏這個階段的國內球員個性十足,幾乎每支北方球隊中都能找到和教練對著干的球員,也讓中國的主教練們傷透了腦筋,
甚至在國家隊,球員也會因為主教練的一句訓斥和主教練怒目而視。在職業化聯賽之前,國內球隊普遍實行集訓制,而不是現在的走訓制,專業球隊都是一天三練,有些球隊的訓練時間達到了8小時,和他們相比,現在的國內球隊訓練量簡直就是小兒科,這也是近10年中國男足水平急劇下滑的原因之一,所謂的科學訓練和快樂足球,只不過是降低訓練強度的借口。
當時,很多國內球隊沒有訓練基地,球員和教練大多住在體育場看臺下的房間里,空氣潮濕,采光差,也沒什么空調,這樣的生活條件恐怕現在的球員想都不敢想,長期集訓對于球員心理來說,并沒有什么益處,反而和社會產生了脫節隔離。人的心理往往具有抗拒性,別人越想約束我,我越要反抗,這就出現了很多球隊教練搬了把椅子,坐在宿舍樓梯口的情景,
徐根寶教練當年就曾經多次上演過這一幕,而前八一隊的一名球員因為深夜翻墻外出,甚至遭遇了車禍。封閉式的賽制在之前的國內聯賽和足協杯的比賽中曾經出現過,上世紀80年代,國內球隊并沒有有實力的贊助商,一支甲級球隊一年的活動經費只有幾十萬甚至十幾萬,打主客場雙循環比賽也成了一種奢望,畢竟差旅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于是中國足協想出了集中賽會制、聯賽分階段進行、南北分區等一系列措施,
這種賽制的弊端就是球隊沒有主客場之分,除了東道主球隊,幾乎其他球隊感受不到主場的氣氛,因為場邊缺少了支持球隊的球迷。長期封閉讓球員的訓練思維產生了定式,在正式比賽中不知道如何應對突發情況,如果在大賽前還不斷的加量甚至打太多的邀請賽,會讓球員的狀態變得更差,中國足球界其實有一些教練對于長期集訓和封閉比賽有著清醒的認識,1987年奧運會預選賽,在第一場戰平香港隊的情況下,主教練高豐文帶領球隊去了一趟海南,全隊精神放松,反而收到了奇效,調整之后第二場比賽順利拿下香港隊,一掃5.19失敗的陰霾,最終昂首闊步挺進奧運會,高豐文指導對于球隊的整體狀態的把控,是這幾屆國家隊國內主教練做的最好的一位了。
3、CBA大牌外援斯貝茨離隊,郭士強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