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發生過韓國和日本受到霧霾天氣影響,這說明霧霾還可以漂洋過海,所以霧霾并非盆地的特產。那彭州石化與成都的霧霾有沒有關系,看到“霧霾”兩字,著實心里一緊,以前覺得只有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才會有霧霾出現,四川這么美好的地方怎么可能會出現霧霾,我國大多數地方都存在霧霾,尤其是前幾年華北平原包括北京霧霾都比較嚴重。
1、成都從什么時候變成了霧霾城市?
成都從什么時候變成了霧霾城市。2010年前成都空氣質量好,冬季也是蘭天白云,在我的印象之中,成都大概在2010年后城市加快發展三環線路,括建。加上房地產開發商如火如茶的建房子,一到國慶節后。城市霧霾來臨,加上私家汽車不斷增加,尾氣排放量增強,每年到了冬季少雨,少風三環內的建筑遮擋空氣很難散發出去,造成有毒有害氣體難于散發出去,就形成霧霾天氣,能見度降低,出門一看灰蒙蒙的一片天,
2、成都霧霾太重了,能不能在成都周邊山開口子引進風力,改善空氣?
這個建議出發點是好的,但想法不一定可行,因為霧霾主要由空氣污染造成的,與地貌沒有直接關系。所以即使在四川盆地周邊開口子,也不一定能解決霧霾問題,我國大多數地方都存在霧霾,尤其是前幾年華北平原包括北京霧霾都比較嚴重。按普通人理解華北平原直連大海,空氣流動性強,霧霾不容易產生,但事實并非如此,長三角冬天空氣狀況也不太理想,上海一樣有霧霾,人家可是在海邊;蘇州也有霧霾,人家離海邊并不遠,中間沒有山脈阻隔。
曾經發生過韓國和日本受到霧霾天氣影響,這說明霧霾還可以漂洋過海,所以霧霾并非盆地的特產,霧霾是人類生產生活活動造成的:首先是工業廢氣排放,北京召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前,一度關停了大量華北平原的工業企業,結果會議期間北京一片藍天。其次是建筑揚塵,由于我國正在進行大規模建設,建筑工地非常多,尤其是城市地區,基本上都是腳手架林立,這也會造成霧霾,
再次是汽車尾氣,我國已經有幾億輛汽車,每天都在川流不息,這個積少成多,對空氣也是影響很大的。為什么我們經常看到歐美國家天空藍藍的,很少有霧霾呢?首先歐美國家已經去工業化了,剩下的工廠不多,并且嚴格執行環保標準所以整體上對空氣影響較小,其次歐美國家高度城市化了,已經沒有多少工地,一些城市甚至基本停止了建設,自然對空氣影響不大。
3、成都霧霾與彭州石化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看到“霧霾”兩字,著實心里一緊,以前覺得只有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才會有霧霾出現,四川這么美好的地方怎么可能會出現霧霾?但現如今全球氣溫變暖,成都、綿陽相繼都出現霧霾,人們的健康也在受到威脅!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成都空氣質量指數(AQI):211,天天處于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一個城市的干凈與否不能只看城里,還需看到城外,
大成都范圍幾千個工地,還有隔著不遠的PZPX基地和青白江化工,大概400萬輛車的排放,以及重口味的油煙,隨意的露天垃圾或農作物焚燒等等。逆溫層無降水(冬季變得少雨)和常年地面靜風(1-2級)只會加重霧霾,那彭州石化與成都的霧霾有沒有關系?個人認為,答案是有的。至于有多大,這里我就不做說明了,大家都知道就行,還是得看官方說法投,
近三年的環境統計數據顯示,彭州石化二氧化硫最高年排放量860噸,占成都市當年總量的1.9%,氮氧化物最高年排放量3100噸,占成都市當年排放總量的3.7%,揮發性有機物最高年排放量8900噸,占比2.3%,化學需氧量110噸,占比0.1%,氨氮排放量1.1噸,占比0.1%。用專家的一個打比方:彭州石化的大氣污染物年排放量相當于一座60萬千瓦的火電廠一年滿負荷的排放量,
4、成都的霧霾實在太嚴重,想換個城市,IT行業,請問有沒有什么城市可以推薦的?
看見這個提問,本不想回答,但感到題主心態很不好,而且是戴著墨鏡發言(這是客氣的說法),還是忍不住說兩句。首先,必須糾正題主的兩個謬誤:一是肺癌發病率,這個不是在成都排第一的問題,而是在中國排第一(男性)和第二(女性);二是說成都空氣質量不好,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2019年1-9月,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成都空氣質量改善名列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