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運動不光發生在四川,當時粵漢、川漢鐵路都發生了保路運動,最終四川保路運動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武昌起義是在四川保路同志軍已經起義、榮縣已經獨立之后,趁端方入川鎮壓,武昌兵力空虛才起事的),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四川保路運動實為吾黨辛亥軍興之始”,近年來由于近代史部分領域開襟,四川保路運動取代武昌起義為辛亥首義已經是學界共識。
1、為什么保路運動發生在四川呢?
抄書的傻孩子。保路運動不光發生在四川,當時粵漢、川漢鐵路都發生了保路運動,最終四川保路運動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武昌起義是在四川保路同志軍已經起義、榮縣已經獨立之后,趁端方入川鎮壓,武昌兵力空虛才起事的),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朝廷判斷失誤,首先,朝廷鐵路國有化的決策是正確的(辛亥革命以后,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第一項決議就是鐵路交國家,滑稽不),因為民資根本不可能修成鐵路,其實就跟李嘉誠的套路一樣,占著資源等朝廷來贖。
粵漢鐵路商人投資為主,朝廷要收回筑路權,富不與官斗,鬧騰一下就算了,朝廷也知道湖南人脾氣暴,贖回的條件也可以,所以很快就平息了。四川不一樣,四川沒什么富商,鐵路公司的股份是從升斗小民哪里作為稅務附加收起來的,鄉下人把錢看得重,為了錢要和你拼命,這是原因一;川漢鐵路地質情況復雜,以當時的技術能力根本無法修建(想一下宜萬鐵路什么時候才通車就知道了),所以鐵路必定流產,而川漢鐵路遲遲不能動工,收上來的銀子官府挪用,高管貪污,本錢折了一大半,更糟糕的是,總理施煥拿這個錢去炒股,遭遇股災,血本無歸,退不出本錢了,朝廷要來收爛攤子,拿不出現銀,承諾用保息股票兌換,而川漢公司高管不肯被奪權,封鎖了朝廷用保息股票兌換的消息,煽動川民抵制,這是原因二;四川人溫柔敦厚,朝廷誤認為“川人易于定議”,一味高壓,哪知道同盟會、袍哥早就有打算,借機滲透,發動起義,此為原因三;最后的原因是關鍵時刻四川沒有總督,缺乏堅強的領導核心,致使保路同志會壯大,風潮初期時趙爾巽奉調離川,王人文代理川督,不是正式的,而且清朝的漢人算是“黨外干部”,一開始就對鐵路國有化不積極,默認成立了保路同志會,等趙爾豐到任,保路同志會已經成了氣候,而趙爾豐聽了王人文和成都將軍玉昆的意見,對鐵路國有化也不積極,后來在朝廷的高壓下轉而血腥鎮壓,所以其實“成都血案”才是辛亥革命第一槍,但是是趙爾豐打響的。
最后強調一點,鐵路國有化和西方列強屁關系沒有,盛宣懷向四國銀行借錢修鐵路不假,但是是純粹的融資,筑路權、管理權都沒有捆綁其中。說英國要趁機攫取川漢鐵路路權,是革命者發布的謠言,現在已經沒必要重復這個謠言,“四川保路運動實為吾黨辛亥軍興之始”,近年來由于近代史部分領域開襟,四川保路運動取代武昌起義為辛亥首義已經是學界共識。
2、保路運動的起因是什么?
甲午戰爭之后,國人民智漸開,“要想富,先修路”,國人也漸漸明白鐵路有很多的好處,而清廷則看到了鐵路在國防上的戰略意義,隨后,在政策的引導下,國內便掀起了建設鐵路的高潮。20世紀初,四川人民為了反抗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鐵路主權,由四川省留日學生首倡,經四川總督錫良奏請,1904年(光緒三十年)在成都設立“川漢鐵路公司”,
第二年改為官商合辦,1907年改為商辦有限公司。采取“田畝加賦”,抽收“租股”為主的集股方式,自辦川漢鐵路,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鐵路干線國有政策”,政策規定:宣統三年(1911年)前所有集股商辦的干線,必須由國家收回。新上任的郵傳部尚書盛宣懷起用了前不久因照相問題被免職的端方為督辦大臣,并強收川漢、粵漢鐵路為“國有”,旋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團訂立借款合同,總額為六百萬英鎊,公開出賣川漢、粵漢鐵路修筑權,
激起湘、鄂、粵、川人民的反對,保路風潮隨之興起,尤以四川最為激烈。清廷劫奪商辦鐵路的“上諭”傳到成都時,身居四川省咨議局和川漢鐵路公司要職的立憲派紳商立即寫文章,發通電,開會演說,指責鐵路國有政策未經咨政院議決,違背法律程序,痛陳取消商辦鐵路是“務國有之虛名,坐引狼入室之實禍”,強烈要求清政府“俯順民情”,收回成命,維持商辦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