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省數河南,全國第一超億員。帝丘一帶一直是春秋時期較為發達的地區,在其附近興起了一批城邑,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戚邑(在今河南省濮陽市新市區),當時諸侯國來衛國會盟時,半數左右都是在戚邑舉行的,河南省居中原處,河南縣居青黃南,黃河九彎第一彎,河南蒙古自治縣。
1、河南地在哪里?
河南地應該是現在內蒙古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一帶,屬于半游牧半農耕地帶。我幾年前自駕游去過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那一帶農業自然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土地平整,感覺像是內地的平原地區,植被比較茂盛,適合農作物生長,還有黃河改道后留下的一些湖泊,我們去了其中的一個湖叫哈素海,很大很漂亮,令人印象深刻,據說《敕勒歌》描寫的景象就是那里。
2、知道有“河南省”,據說還有個“河南縣”,河南縣在哪里?
中國有個河南省,青海有個河南縣,河南省居中原處,河南縣居青黃南。黃河九彎第一彎,河南蒙古自治縣,黃河中游河南省,小浪大壩此處建。人口大省數河南,全國第一超億員,河南小縣人口少,只有區區四五萬。莫要小看河南縣,青藏最美大草原,風光雄奇又壯美,大河湖泊山水連。險峻黃河大峽谷,適宜旅游加探險,省縣皆居黃河南,黃河哺育恩無邊。
3、濮陽在戰國時期屬于哪里?
濮陽,位于今河南省的東北部,地處黃河下游平原,北與邯鄲交界,東與山東省接壤,西與安陽、新鄉毗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就是新石器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濮陽因其位于濮水之陽而得名,而濮水原為黃河的一條支流,后因黃河改道,故道漸漸就埋沒了。不過早期的濮陽并不叫濮陽,而是有著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帝丘,相傳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定都之所,
周成王四年,大約在公元前1040年前后,周公東征,平定叛亂以后,將康叔封于黃河與淇水之間,建立了衛國,而帝丘便是衛國的管轄地。帝丘一帶一直是春秋時期較為發達的地區,在其附近興起了一批城邑,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戚邑(在今河南省濮陽市新市區),當時諸侯國來衛國會盟時,半數左右都是在戚邑舉行的,但是衛國在建國初期雖然可以算得上西周頭排的大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內耗,衛國的國力不斷衰弱。
在公元前632年,晉文公重耳向衛國國君衛成公借道援宋,被拒絕,結果招至晉文公的打擊,將衛國很多領土都分給了宋國,而衛成公也在之前被本國的大夫攆出了國,等兩年之后,衛成公在周王室的幫助下與晉文公調和,再回到故國的時候,衛國就更是大不如前了,隨后,衛成公將都城由楚丘(今河南滑縣東)遷都至帝丘。之后,盡管濮陽卻一直是衛國的領地,但是衛國的國力卻是在不斷地衰弱,在衛昭公在位時期(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6年在位),衛國就已經成為了魏國的附庸,到了衛成侯(公元前371年—公元前343年在位)時,衛國的國君已經因國力不如其它諸侯而由公貶為侯了,到了衛嗣君(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93年在位)的時候,不但又由侯貶為君,連國境也只剩下濮陽城一帶了,
公元前241年,強大的秦國攻占了魏國東部領土,設立了東郡,而原屬衛國的濮陽在此時也被劃入了東郡管轄。衛國的國君衛君角被遷至了野王(今河南沁陽),從此以后,直至秦漢時期,濮陽都屬于東郡的管轄,秦始皇雖然攻占了衛國的都城,但是終其一生都未滅亡衛國,反而使衛國成為其稱帝以后,唯一一個留存的周朝諸侯國,只因為秦始皇感念商鞅對秦國崛起而立下的功勞,商鞅也叫衛鞅,衛國濮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