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個南不南、北不北、中不中、西不西的位置,湖北的東面是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跟湖南、安徽、江西應(yīng)該還有很多文化淵源,有著很相似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但是,與陜西、重慶、河南就有些明顯的差別了。
1、最不像湖北的湖北城市有哪些?
湖北是個南不南、北不北、中不中、西不西的位置,湖北的東面是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跟湖南、安徽、江西應(yīng)該還有很多文化淵源,有著很相似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但是,與陜西、重慶、河南就有些明顯的差別了。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湖北是典型亞熱帶氣候、山川河流眾多,是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陜西、四川乃至河南都是相對貧瘠的土地,陜西、河南相對缺水,四川缺少土地,資源優(yōu)勢還是湖北較為明顯,體現(xiàn)在生活上,典型的湖北人生活中是不能缺少吃魚的,但在湖北的十堰也就是原來的鄖陽地區(qū),都是山地,沒有多少水資源,就沒有這么多魚吃,也沒有這么多水稻;在湖北的襄陽也就是原來的襄樊地區(qū),因為靠近河南,吃的習慣也跟河南人差不多,甚至有的就是以小麥為主要食品的,河南名吃酸辣湯在襄陽也是婦孺皆愛的;然后在宜昌一帶,位置處于三峽庫區(qū)的末端,文化上就更接近重慶、四川文化,像恩施的很多地方,完全就是四川人的生活習慣,吃麻辣的,操四川口音,要是出了湖北、四川,別人更本就不會把他們看成湖北人,而是會看成四川人,
湖北的腹地在江漢平原一帶,就是現(xiàn)在的武漢、孝感、荊州、荊門、鄂州、黃石、黃岡這些地區(qū),最具湖北特色的也是荊州、荊門和孝感、武漢了,總體的感覺,這里的人才最像湖北省的人。而宜昌、恩施的人更像四川人,襄陽人更像河南人,十堰人更像是陜西人,從語言、口音上就看得出來,然后從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上,與江漢平原、漢江流域、長江流域的人,也有稍許的差別!。
2、大家覺得武漢人怎么樣?好相處嗎?
我是70后,母親是上海人,我在上海出生并度過童年,父親武漢人,后來父母離婚了。在滬讀完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后來基本都在武漢,其實說到底,哪里都有好壞。武漢的很多男性勇敢果斷,有擔當,經(jīng)常很有義氣,不計較太多,做學問的也很讓人佩服。武漢的女性有不少很能干,性格中有潑辣利落的一面,總而言之,與武漢人打交道不是那么累,沒有太多的彎彎繞,但前提是對武漢人的民風民俗有個基本了解。
武漢話里有“您家”“他您家”的敬語,其他評論里說武漢人日常用語不文明,這個事實更多存在于上一輩武漢人,隨著時代發(fā)展,我很高興武漢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呈現(xiàn)出新風尚,武漢的市容環(huán)境和社會風氣越來越文明,這與武漢外來人口較多也有關(guān)系,說普通話的變多了。過去我是欣賞上海的,但是現(xiàn)在我回到上海除了傷感就是失望,因為那種文明的氣息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