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也可能是去年,從小熟悉的張家口“四區十三縣”變成了“六區多少縣”,宣化縣合并到了宣化區里,萬全和崇禮也由縣變成區了。整體來張家口人是我經見過最樸實、忍讓而執拗的人,我們不善溝通,請給我們二兩老龍潭,喝酒前我是張家口的,喝完了張家口是我的。
1、張家口有一句俗語“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確切含義?
張家口地處河北北部,人稱“壩上地區”,屬高原地區,自然條件較為艱苦,干旱少雨,自古以來,以種植旱作莊稼為主,以種植黍、稷、菽為主,也種植春小麥、莜麥等。過去的農民種植什么吃什么,因而說地方的特色食品與當地的物產息息相關,張家口因多產黍和莜麥,所以當地農民多愛吃糕和莜麥面食。張家口地區與外蒙接壤,由于高原地區,地廣人稀,人們無論是耕田還是放牧,無論是做買賣還是走串戚,都需走上長長的路,過去的人們外出以步行為主,
因而吃耐餓的食品非常重要。其實用莜麥面做成的面條和用黃米做成的糕,都是耐饑餓食品,只是有所不同罷了,“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由于過去的張家口地區,地廣人稀,道路崎嶇,人以步行為主,又往往背負有物件,是很費體力的,人也往往會饑餓,如果吃了莜麥面做的食品比如面條,走三十里路就餓了,如果吃了黃米做的糕可堅持走四十里路才會餓,
2、張家口市有多少人口?相對于河北其他城市的人口密度來說,如何評價這個城市?
前幾年——也可能是去年,從小熟悉的張家口“四區十三縣”變成了“六區多少縣”,宣化縣合并到了宣化區里,萬全和崇禮也由縣變成區了。現在張家口市的概念包括:橋東區,橋西區,宣化區,下花園區,萬全區,崇禮區,其實還應該增加一個隱形的經濟開發區,剛才問了一下相關人士,上訴地區戶籍人口最新統計135萬多不到137萬,不知道別的回答170萬怎么出來的,外來暫住人員不多,不超過3萬。
人們習慣性把橋東橋西和經開稱作市區,地理上,張家口呈二階臺階狀分布,壩上四縣——山脈(狼窩溝也就是野狐嶺)——張家口市區,宣化下花園涿鹿懷來——山脈(八達嶺)——延慶(北京)。期間落差有1500 米(壩上平均海拔1600,北京平均50),文化上,張家口應該用“龐雜”“包容”來形容。壩上文化和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集寧地區基本雷同,最直觀的區分辦法就是把盛飯的鏟子叫做“鐵絲”,
陽原懷安像大同文化。蔚縣萬全反而像山西晉中地區文化,很會做生意,人們戲稱張家口的錢都讓他們賺了,也難怪,當年山西最會做生意的晉中人就是經過這條路來張家口,然后通過張庫大道把生意做到歐洲的,宣化下花園涿鹿懷來有點偏向北京文化。不過整體來說,張家口人是我經見過最樸實、忍讓而執拗的人,我們不善溝通,請給我們二兩老龍潭,喝酒前我是張家口的,喝完了張家口是我的,
最后說說自然環境。環首都地區,自然環境我最喜歡張家口和秦皇島,空氣質量沒的說,一步一景致一景一故事,一出東花園收費站,心情馬上開闊起來,炎黃蚩尤的故事我能掰開揉碎給您講三天,野狐嶺古戰場我能給您講到成吉思汗窩闊臺哲別主導的蒙金大站,扯出哲別一個叫郭靖的徒弟在張家口認識了一個叫黃蓉的妹子至于好吃的,高纖維的莜面,不飽和脂肪酸的胡麻油,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口蘑,夠健康不?蔚縣小米,柴溝堡熏肉,夠悠久不?陽原供佛杏,宣化的馬奶葡萄,夠解饞不?其他好多隱藏著的美食,美景,我自己探索發現出不少,過幾天我單開個帖子,和大家一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