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凱旋大道、發展大道、風神大道,這些直通十堰東和十堰西的道路,十堰東主要朝向武漢、上海,十堰西雖然是朝向西北部,但是如果要到武漢、上海,地理位置還是要好過張灣。如果不是十堰當年沒有同意輕卡在十堰立項,外加兩個總部搬遷,哪里明白什么叫窮怕了。
1、在十堰跑快遞怎么樣?
快遞行業是挺不錯,主要是能吃苦,我以前也在鄉鎮上跑過快遞,風里來雨里去,干了一年就不想干了有很多問題,比如客戶無理由投訴,罰款200.我們送一件快遞才1.5元。本來鄉鎮也沒多少快遞,經不起罰款,所以就沒干了,再一個是要找對上家。在十堰跑相對來說比較輕松,不比農村少了很多費用,騎個電動車派件很方便的,。
2、十堰為什么叫做十堰?
謝謝遐請!自古以來,十堰地域就有南跨荊襄,北枕商洛,東撫南陽,西液漢中,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衡,三千里漢江坐鎮中流五百里,十堰,三線建設前隸屬鄖陽,三線建設,成立十堰市。民間相傳,十堰在清朝嘉靖年間,有一貧民女子貌似鮮花,美若天仙,被一當地財主看上,女子至死不從,在迎親的那一天,女子逃于山上,被后面財主家丁追趕,當逃到山頂,山下萬丈深淵,一片汪洋,女子為反對搶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縱身跳下山崖,
3、十堰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說來話長。十堰是什么樣的城市,用幾個方面來看,一、移民城市向大型農村的轉變。建設二汽的老一輩人和后代都在此生活過,當時都是響應國家號召,在這個隱蔽的山區建廠,也是考慮到了戰爭威脅。但是現在總部已經搬走,我覺得這越來越不像移民城市,除了沒機會繼續升官還有就是各種原因走不了的一些人,十堰城區有幾個外地人?當然,也有后代留下來的,但是現在進來的人不要說外省,就連外地的人都沒幾個,如果沒有門路誰愿意進來這么一個發展緩慢、沒有前途的城市?80、90后基本沒有幾個,
我估計等到十堰人當中80、90后這些仍然沒走出去的外來人口以及移民后代老死在這里,十堰將成為大型的農村。東風內部是兩回事,現在十堰投資創業的人,外來人口真沒幾個,現在的十堰城區再不是五湖四海的像什么東北、上海、江南、廣東、川、陜、渝、西北一帶的人愿意進來的地方。我在此不愿意評論當地人怎么樣,說多了是找罵,而且也沒幾個人愿意承認,
所以我知道很多當地人不愿意維護現代社會的秩序,更多的是自己的面子高于一切。總之現在看上去已經除了方言就是亂七八糟的街道,所以不是一個大型的農村還能是什么呢?當然,十堰城區就是靠工業發展起來的城市,東風進來以前什么都沒有,土地很貧瘠,水源地在黃龍那里,發達程度可以說連下面縣都比不了。自古以來窮鄉僻壤,什么作物都不長,哪有什么文化底蘊?在那里生存的人都什么樣不用多說,
二、產業單一。離開東風公司,恐怕十堰絕對廢了,保留了商用車,換來了東風的延安的稱號。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東風在十堰的產值可以說就高于其他任何中小企業,內部就是通過做零部件和配件通過裝配成整車下線,無論是重商還是軍品都是如此,確實能給十堰帶來高收入。用逆向思維判斷,要是沒有東風公司,十堰絕對廢了,張灣區這樣絕對依賴于東風公司而發展也就先倒下。
茅箭區馬上碾壓張灣區,都已經用“碾壓”這個詞,甩出幾條街都是有可能的。茅箭區好歹比張灣區開明一些,1991年就建立了經濟開發區和東城開發區,在發展東風的同時也在發展其它中小企業,包括對外招商引資,現在港澳臺工業園、溫州工業園都來了。張灣區卻并沒有重視中小企業,所以為啥用反證法證明了沒有東風,十堰整體下滑,張灣區必然下滑呢?這么一個大型的產業還在,你確實牛叉,沒有了這個產業,什么都不是,
如果不是十堰當年沒有同意輕卡在十堰立項,外加兩個總部搬遷,哪里明白什么叫窮怕了?人家得不到發展的時候怎么會不走?商用車坐鎮十堰整個產業,給自己留下最后一張底牌。張灣區說是有外商投資,除了沃爾沃與商用車,全國各地也沒什么企業進來了,還有企業改制以后京能、首創、中燃、國藥進駐,完全是國企,而且由地方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