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來廣東擺攤做美食,可以隨時咨詢我,我會給你意見,最后祝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我前年生了二胎后就不想上班了,以前是會計,時間長,不自由,事情很多,所以孩子稍微大一點后就選擇了自己創業,本來想開一家服裝店,大多數女性的第一創業會選擇服裝店,家里人不支持,朋友們也說現在實體不好干,服裝壓貨多,壓力大,后來選擇了餐飲這行,早上在我們小區賣肉夾饃,為了走出自己的第一步,我特意買了一輛比較好看的小餐車,二手的,投資四千塊錢,覺得比較好看,也有助于我擺攤,不然如果騎三輪摩托車那種改裝的車出攤我不會干的,這種車我可以坐在車里,現在夏天了我早上賣肉夾饃下午賣涼皮,收入還可以,主要看在哪里,我不想出去干,時間自由。
1、鄉鎮擺攤賣什么小吃掙錢?
謝謝你的邀請!說實在的,我不太想回答有些(包類似的)問題,因為題目很多是換湯不換藥,講來講去沒有什么意義,也不新鮮。有點像讓邀請的人去消磨時間,達到他的參與量,捧場人數,開店做生意,我在2016年底對實體店今后幾年的生存就做了一次總結。大概意思:投資的老板,大約95%以上的資產要縮水1/3,如果再投資的話大約90%的人資產要虧2/3,得出這種結果,一兩句話解釋不清楚?也正因為我分析商圈領域會出現這種的結果,前幾年,我已被商人罵成“神經病”,
這幾年看,以事實證明我分析是正確的。為什么會這樣?我只能說明一點:社會上商品已經到了供過于求的地步,人民需求商品數量已提升為質量,人的盲目貪圖享樂思想已開始向理性消費方面轉變,買東西和用東西的人換位思考一下也會有所明白,講白點人的思想清醒了!這些改變與我們改革開放40年后期的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人民的追求目標不同有相當大的關系,
卻很多人認為是經濟“倒退的”原因所致。如果大家都這樣分析,我認為是大錯特錯,要清楚改革開放后期,大家的家庭物品、生活條件比較充裕了,該制作的也制作夠。從無到有,從穿舊衣服到每年換幾套衣服,住幾代人的舊房子到建成小庭院已經實現,自然用錢購買的方向也會轉移到另住開支。從2015開始,拼命去改善家庭生活的那股一哄而上,相互攀比的心,慢慢從人的思想中轉化,
家庭哪些該買的,哪些不該買的,哪些暫時不用換的,爭買搶著買的時代已過,大家已開始清醒過實務的生活。如果做實體店的老板,全怪網上買賣,老盯住是網購害的,有點偏激,也會找不岀自己虧本的主要原因,只能呆在店里繼續打蒼蠅和蚊子過煩日子,人人都清楚,社會每天在變。所以,科技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證明干什么可以去嘗試,到時有錯才改,但不會停留發展下去的步伐,
這樣一來,實體店的生意自然難以維持。2016年我也講過,實體店要回到2013年前的六成左右,多則會惡性競爭,擾亂實體店的市場生存,現在,不管你想開什么新店,開在城市還是鄉鎮,都要因人而異,因地而異,了解當地的風俗和日常需求,而且要有心理思想準備,要過一段很長的人們認可你的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態度階段,否則你開的店與他們同樣要歇業。
2、哪里城市夜市多,擺地攤,賣小吃的?
每個城市都有夜市,我去過的地方不是很多,對其他地方也不甚了解,我就以廣東的夜市來舉例,廣東的夜市夜宵可以說是全國一絕,晚上一過七點整條街都擺滿了吃的,哪怕你處在非常偏僻的地方,只要出去轉個彎就能夠看到有賣吃的,陳曉卿說廣東人之所以熱衷吃宵夜是因為以前沒有空調,加上廣東夏天天氣燥熱,人們不想待在家,就會約三兩人在外面露天聊聊天吃點東西乘涼,后來吃宵夜的習慣就一直保留了下來。
廣東的夜市一般會在菜市場附近和一些居民樓聚居區,還有就是一些工業區,也就是周圍有很多工廠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外來務工人員很多,人們晚上下班順手打包點宵夜回宿舍吃或者喝兩杯小酒吃點東西再回宿舍,下面我就說說廣東夜市比較火的食物種類,廣東每個夜市的宵夜必有燒烤,在廣東什么食材都可以烤,有燒烤就必定有烤魚跟生蠔,還有就是粉類,炒的湯的都有,還有我每次宵夜必點的炒螺,食物太多了,不能一一介紹。
還有就是酒了,酒,或許不是宵夜必需但很有必要,還有一點就是,在廣東擺攤不管是宵夜還得地攤都不會有城管趕,但必需得是在指定地方擺賣,而且一定要交攤位費,攤位費可以按月交,按季、按年交都可以,如果想來廣東擺攤做美食,可以隨時咨詢我,我會給你意見,最后祝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食物入胃,美食入心,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