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北漂,老家河南,在鄭州有兩套住宅,試了兩次要回鄭州發展,每次工資都是一萬多點。但現在有了支點了,那就是濱河國際新城,將主城區和港區連接起來了,兩個正廳級城區,連成一片了,省政府開始盤算想要往濱河國際新城搬呢,再鄭州向東發展融城這么多年了,除了鄭州掙完GDP然后開車去開封逛個夜市,給開封送送鈔票之外,這還是自產自銷啊。
1、北漂回鄭州發展怎么樣?
我以前是北漂,老家河南,在鄭州有兩套住宅,試了兩次要回鄭州發展,每次工資都是一萬多點。給我的感覺是不能回去,很少有企業雙休,五險一金很少有企業上全的,經常加班,占用員工時間感覺很正常,在鄭州我感覺是活著不是生活,我兩套住宅月供不到5000元,還有5000生活,真心感覺捉襟見肘,想找兩萬+的工作,感覺幾乎沒有,可能自己能力不夠吧。
2、鄭州發展怎么樣,算不算中國的大城市?
什么才算是大城市呢?人口數量是判斷城市規模的重要維度,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鄭州市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017年,鄭州市常住人口為988.07萬人,比上年的972.39萬人增加15.68萬人,增長1.61%。離千萬人口的“超級城市”尚有一步之遙,鄭州這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去年,鄭州首次進入商業新一線城市,居第12名,而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單顯示,在新的“一線城市”排名中,鄭州由原先的第12位升至第9位。
15個“新一線”城市中,排在鄭州之前的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排在鄭州之后的是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鄭州優勢突出。鄭州至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線,貨運量從2014年的1.4萬噸增至2017年的14.7萬噸,形成了“一點連三洲,一線串歐美”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八去八回”的鄭歐班列,在中歐班列中率先實現高頻次往返滿載;鄭州“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實現了全世界商品“一站到家”,空中、陸上、網上絲路“三路并舉”,鄭州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正大步向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未來的現代國際物流中心邁進,
3、鄭州會向西南發展嗎?
今天將本回答梳理了一下,重新進行了編輯,讓內容顯得更為豐富和飽滿,希望讀者喜歡。本次重新編輯,仍然是直接干貨,不放圖片,整體說一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用排除法,看哪些不可能重點發展。北部,有黃河天塹阻隔,老老實實做鄭州后花園,至于說什么將黃河成為鄭州內河,那是不懂長江和黃河在航運方面的不同,長江在航運方面的作用用“黃金水道”形容一點不為過,只要能通航,造就一個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沒問題,再造一個中下游經濟區更是沒問題。
黃河?不行!尤其是中下游,因為沒水,不通航!長江航道被稱為“黃金航道”,因為每年有大量的船只過往,就能對長江兩岸的城市碼頭帶來交易,繁榮經濟,但黃河中下游受汛期影響非常大,在枯水季河道幾乎是沒水的,沒有誰的河道當然不能通行船只,也就產生不了交易。那些要讓黃河成為鄭州內河的太想當然了!西部,奈何有丘陵山川阻隔,那洛陽本就是除了鄭州之外神一般的存在,一,二,三產業結構合理,有強大的二產基礎,也是河南為數不多的重工業城市,這也是鄭州比較眼紅的,
但有山川阻隔,也讓西部獨自成為副中心的可能。何況河南省已經確定洛陽成為河南的副中心城市,輻射和帶動豫西地區的核心城市,咋可能再去與洛陽融城發展呢?西部就說自家代管的鞏義,工業也不是一般的強,就因為丘陵阻隔,難以形成互動,再往西,與洛陽互補?東部,奈何孤掌難鳴,一個只有2000億左右的文旅城是,也沒什么像樣的工業,鄭州在東擴過程中,到白沙貌似都已是極限,向東發展,貌似跟鄭州互補型也沒有啊,
還是個拖油瓶。光靠著鄭州一邊出死力,開封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自己二產幾乎就是個廢柴,連個像樣的工業都沒有,做一些鄭州的附加產業都相當吃力,你讓開封和鄭州在跟其他新一線城市干架的時候,幫鄭州一把那是癡人說夢,能不讓鄭州分心就是好的!再說,鄭州向東發展融城這么多年了,除了鄭州掙完GDP然后開車去開封逛個夜市,給開封送送鈔票之外,這還是自產自銷啊!另外,河南省住建廳已經搬到中牟的象湖開府辦公了,但為什么省政府其他廳局機關遲遲不搬進象湖呢?小道消息是“一主一城”戰略,現在的主城區和航空港區之間缺少一個聯通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