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190年劉表單騎入荊州,到公元207年劉表病死,劉表主政荊州18年,荊州從一個四戰之地,變成亂世中還算平安的避禍之地,這是劉表的功勞,雖開拓不足,但守土有余,劉表活著的時候,無論是荊州本地士族,還是外部其它勢力,雖對荊州虎視眈眈,但從來也沒有拿下荊州,無論是少年英雄孫權,還是北方霸主曹操,在劉表生前,想攻取荊州,都顯得無能為力。
1、歷史上,劉表是如何單騎定荊州的?
劉表是漢室宗親,給人的印象就是一迂腐懦弱的文人名士,其實并非如此。劉表在出任荊州前,在大將軍何進手下任北軍中候,北軍中候是什么官?掌管和監察京城禁軍之一北軍的五營,五營是指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所統領的衛兵,雖然是監察官,但在禁軍中有一定的權力,董卓掌握朝政后,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聯軍合力討伐董卓,但畏縮不前,只有曹操和孫堅敢于攻打董卓軍隊,而曹操失敗了,孫堅卻成功的擊敗了董卓軍,占據洛陽。
孫堅攻打董卓前是長沙太守,孫堅向北進軍時,先是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殺死了南陽太守張咨,當時的荊州共有八郡,分別是:南郡、江夏郡、南陽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章陵郡,荊州刺史刺史死后,董卓上表劉表為荊州刺史,當時的劉表只是個北軍中候,沒有屬吏,去荊州上任只得只身一人。劉表很聰明,懂得借力使力,空手套白狼,
當時的荊州是一個怎么樣的情況呢?首先是群龍無首,荊州八郡沒有名義的領導,各自為政。袁術占了南郡郡,蘇代為長沙太守擁兵自重,不聽從號令,貝羽為華容長,領兵作亂,張虎、陳生率眾占據襄陽,而各地大大小小的宗賊勢力,自立武裝作亂,不聽從政府號令,宗賊是什么?是以家族及鄉里關系而組成的武裝團體。東漢末年,地方上的政治主要掌握在士家大族手中,而這些宗賊就是不聽號令的小家族,
劉表當初曾在何進手下為官,因此認識了同在何進手下為官的襄陽豪族蒯越,劉表就找到蒯越尋求幫助,當時蒯越與兄弟蒯良、同鄉豪族蔡瑁一起與劉表商議。劉表與蒯越、蒯良、蔡瑁的商議就是一場政治交易,劉表許以荊州的政治權益,讓給蒯越、蒯良、蔡瑁,換取荊州當地大士族蒯氏、蔡氏的支持,以大士族的部曲兵力吃掉盤踞各地的宗賊,同時傳遞檄文到荊州各郡縣,達到掌控荊州的目的,
大部分郡縣在聽到劉表的檄文后,或投降,或逃離,然后劉表再派蒯氏、蔡氏家族的人擔任各地的官吏,掌控荊州。劉表的行為就是空手套白狼,由于劉表依靠的都是荊州當地的大士族,即使是劉表征兵,需要人、錢、糧食等,也是當地的大族提供,因此與其劉表掌握了荊州,不如說是荊州當地士族通過劉表掌控了荊州的軍政,劉表就是荊州士族的代言人,
當然了,劉表能夠單騎入荊州,從而掌控荊州,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肯定,但劉表的權力基礎建立在與士族的合作基礎上,這是一把雙刃劍,劉表在荊州的統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當地士族,不能算完全自主,而這一后果,在劉表去世后,就馬上顯露出來,劉表去世后,劉琮即位,在蔡瑁的挾制下,投降了曹操,雖然無法確定投降曹操是不是劉琮的本意,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顯然蔡瑁才是掌控荊州的人。
2、坐鎮荊州的劉表,真的只是一個“坐談客”嗎?
謝謝朋友的邀約,我來分析劉表其人其事,看看他到底算不算只會空談的“坐談客”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東漢末年名士,漢末群雄之一,史載其“身長八尺有余,資貌溫厚雄偉,少時知名與世,與七賢號稱八俊。”擁有皇室血統,又文采風流,相貌俊偉,標準的“高富帥”,184年,何進解除黨禁,推薦劉表任北軍中侯。
職務不高,權利很大,主要負責皇室的安全,能在皇帝身邊鞍前馬后,大都是皇親國戚。董卓亂國時,都城由洛陽遷往長安,群雄四起,孫堅在長沙起兵北上,路過荊州時,殺死荊州刺史王叡,有人建議董卓,應選拔宗室名流出任州牧刺史,以攏天下人之心,劉表因聲名顯赫,被推薦為荊州刺史。劉表赴任之時,荊州已陷群雄割據之勢,“江南宗賊盛,袁術據魯陽,盡有南陽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