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前后在位45年。“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從嘉靖元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22~1566年),共使用了四十五年,嘉靖是明朝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有一個地方也觸了嘉靖的忌諱,就是找他的兩個兒子去問,可嘉靖在修道的時候道士就跟嘉靖說過,嘉靖要健康長壽就必須二龍不見,就是嘉靖的那兩個兒子中有一個必然會在將來當皇帝,所以嘉靖與他的兩個兒子是不能相見的,所以楊繼盛的這句話在嘉靖看來,就是要害死嘉靖了。
1、嘉靖皇帝有多少個兒子?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年號嘉靖,在位四十五年,死后葬在永陵。由于明武宗沒有后代,所以去世后立興王朱厚熜為帝,朱厚熜登基后勵精圖治,鏟除前朝奸臣,任命張璁推行改革,對外任命有才能的將領清除邊防禍患,對內開始進行吏治整合。最初的十幾年,整個大明國富民強,有著中興之勢,但此時他開始迷戀道術,相信丹藥。
加之后來發生了大禮儀和壬寅宮變事件,使嘉靖連續二十年不上朝,導致嚴嵩專斷朝政二十年,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病逝。嘉靖皇帝共有八個兒子:長子朱載基,出生兩個月就夭折了,次子朱載壑,嘉靖十八年被封為太子,但在二十歲的時候病逝。三子朱載垕,封為裕王,后來登基為帝,為明穆宗,在位六年,四子朱載圳,封為景王。嘉靖四十四年,景王死于王府之中,沒有留下子嗣,
2、如何評價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前后在位45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嘉靖本人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強,這主要是因為他長時間“不理朝政”,曾經創造過20多年不上朝的記錄,而且在嘉靖一朝,還出現了嚴嵩這樣的超級大奸臣,把整個朝政給搞了個烏煙瘴氣,長時間不理朝政、20多年不上朝,還出了大奸臣,這樣的標簽貼上,我們一般會認為嘉靖是個又懶又笨的皇帝,如果不懶的話,怎么會20多年不理朝政呢?如果不笨的話,怎么會讓嚴嵩這樣的大奸臣長期胡作非為呢?但是如果你翻看明代的史料,只要提到嘉靖皇帝,雖不見得有什么好話,但基本所有的材料都評價嘉靖皇帝是一個英斷之主,意思就是說他非常地聰明,也非常地英明,對朝政的控制也非常地嚴密。
從我們一般對嘉靖的印象,再結合大量的史料,我們會發現我們對嘉靖的評價會出現很大的出入,那么嘉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按照史學家、文學家李潔非先生的觀點來說,嘉靖是一個利用文字的、精神的、心理的因素去駕馭權力的一個大家,要說明這點,我們就要從嘉靖的生平說起了。初登皇位,一個不簡單的少年嘉靖生于公元1507年,當皇帝的時候是在1521年,大約是在他14歲的時候,他能夠繼承皇位并不是因為他老爹死了,他作為皇帝老爹的兒子繼承了皇位,而是他之前的皇帝明武宗死的時候非常年輕,只有30歲,又沒有兒子,按照血緣關系來說,就應該兄終弟及,可明武宗偏偏又沒有兄弟,是他老爹明孝宗的獨苗,所以沒辦法就只好在武宗的堂兄弟里面去選,結果選來選去,血緣關系最近的就是嘉靖,于是嘉靖就繼承了明武宗的皇位,
從親屬關系來說,嘉靖的親生父親興獻王是明武宗同父異母的兄弟,封地在今天湖北的鐘祥縣。明武宗死后,朝中最能說上話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明孝宗的皇后,此時的太后張太后,另一個就是內閣首輔大臣楊廷和,他們一商量就決定把嘉靖從湖北接到北京來當皇帝,剛開始的時候他們認為這個決定沒什么問題,主要是因為:第一,當時嘉靖的年齡很小,才14歲,這樣小的孩子也鬧不出什么動靜;第二,作為一個王爺來說,突然能繼承皇位,當上皇帝,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一定會高興壞了,自然不會想太多;第三,是張太后和楊延和力挺嘉靖當皇帝的,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嘉靖也一定會對他們感恩戴德,
但是沒想到的是,一個14歲的孩子竟能表現出一個權謀大家的本色,而作為一個權謀家的第一素質是什么?是政治敏感,嘉靖皇帝朱厚熜從湖北來到北京,可到了北京城邊的時候,朱厚熜并沒有馬上急著進城去登基,而是就禮節問題鬧起了別扭。按照當時的安排,朱厚熜要先從崇文門進,然后繞道東華門進宮,之后在文華殿繼位為皇太子,最后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