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不是洛陽才子多的緣故,而是在才子中出現了曠世奇才左思。左思寫的《三都賦》在當時名聲鵲起,響譽海內外,左思的《三都賦》已經轟動京城,在文壇上引起了波瀾,在那個沒有復印機的時代,除了口傳心授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傳抄經典,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兩座城也形成了不一樣的文化氣質。
1、為什么感覺“洛陽才子”、“洛陽女兒”字眼頻頻出現在古詩文中?
東西二京長安、洛陽,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耀眼的雙子星,曾經的輝煌無需過多贅述。在經歷了十數個朝代的更迭,兩座城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也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競相稱頌,不過,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兩座城也形成了不一樣的文化氣質。洛陽,因河圖洛書、周公制禮樂,儒釋道淵源、洛陽紙貴、洛神賦、洛陽牡丹、女皇武則天、魏晉風流、玄學經學、程朱理學等等而盛名,歷史上的洛陽城被賦予了更多的文藝氣息,
正所謂:漢魏文章半洛陽洛陽富雄才,長安重游俠洛陽繁華子,長安輕薄兒詩詞中的才子佳人,顯然更符合洛陽城的文藝氣質。最后再奉上一些洛陽城相關的詩詞名句,供諸君細品: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并雄金學孟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唐蘇颋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唐李白三春已盡洛陽宮,天氣初晴景象中唐盧真小閣憑虛看洛城,滿川云物拱神京宋邵雍漢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橋萬里平楊師道盡日洛橋閑處看,秋風時節上陽宮唐張祜春來觸動故鄉情,忽見風光憶兩京白居易桃李香消金谷在,綺羅魂斷玉樓空唐杜牧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唐張繼凄涼遺跡洛川東,浮世榮枯萬古同唐杜牧洛陽城頭火瞳瞳,亂兵燒我天子宮唐張藉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百二重唐杜甫故人不共洛陽東,今來空對落花風唐賈曾不如展眉開口笑,龍門醉臥香山行白居易洛中佳境應無限,若欲諳知問老兄白居易閑游占得嵩山色,醉臥高聽洛水聲劉禹錫誰引長河貫洛城,鑾輿東去此為輕宋邵雍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白居易,
2、為什么洛陽紙貴?難道洛陽才子太多啦?
謝謝?;卮疬@個問題首先要說我們祖先的智慧,這個智慧來源于(四大發明),(四大發明)之一就是造紙術的興起,它改變了世界文明進程,推動了社會發展的前進速度,體現了東方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卓越貢獻。洛陽紙貴不是洛陽才子多的緣故,而是在才子中出現了曠世奇才左思,左思(約250年—305年),字泰沖《晉書》作太沖,(今山東臨淄)人,西晉著名文學家。
左思寫的《三都賦》在當時名聲鵲起,響譽海內外,《三都賦》由于文采斑斕,韻律優美,敘事引人入勝,博得人們嘖嘖稱贊,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直至洛陽無紙可買,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洛陽紙貴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嗎?個人認為二者兼有,最主要的還是文章的魅力無窮,爭相得到者太多的緣故。
在那個沒有復印機的時代,除了口傳心授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傳抄經典,這就是洛陽紙貴的由來,那么問題又來了,什么叫(賦)呢?(賦):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簡單的比喻一下,相當于現代詩歌的文學形式,但比現代詩歌要高深的多。
《三都賦》寫的是什么意思呢?《三都賦》分別是寫《吳都賦》,《魏都賦》,《蜀都賦》.這些賦實際上不只是寫三個都城,而是寫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概況.,左思歷經十年的時間才完成此賦,可見他對《三都賦》的重視程度。據說當時的陸機也曾經想寫《三都賦》,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出身吳郡陸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四子,與其弟陸云合稱“二陸”,又與顧榮、陸云并稱“洛陽三俊”。當陸機聽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左思想寫《三都賦》,輕蔑的譏諷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競想超越班固、張衡真是自不量力,然而左思的《三都賦》已經轟動京城,在文壇上引起了波瀾,陸機到想看看有何過人之處,便拿來仔細品讀《三都賦》,一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