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唐太宗的長子李承干、次子王太相繼被廢,貞觀十七年(643年)被立為皇太子,次子:魯國國王李習安在李弘死后被封為太子,死后追封為“張淮太子”,武則天與李治共育有四子二女:長子:代王李弘,后為太子,死后奉行“尊帝”,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背后的皇帝是唐中宗·李習安。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背后的皇帝是唐中宗·李習安。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善,中國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至683年在位),唐太宗的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施,為第三子。貞觀五年(631),立他為晉王。后來,唐太宗的長子李承干、次子王太相繼被廢,貞觀十七年(643年)被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設在長安太極殿,以貞觀遺風開創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在高宗統治時期是最大的,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里海),北至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恒山,歷時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年)病逝,享年55歲,葬于甘陵,寺名高宗,謚號皇帝。
2、 李治武則天差幾歲: 李治與武則天有幾個兒子武則天生于武德七年(624);李治生于貞觀二年(628年),武則天比李治大4歲。武則天與李治共育有四子二女:長子:代王李弘,后為太子,死后奉行“尊帝”,次子:魯國國王李習安在李弘死后被封為太子,死后追封為“張淮太子”。三子:唐中宗李習安,四子:唐睿宗李旦之女,長女:早亡的安定公主,林德元年被封為安定公主,謚號思,二女兒:太平公主,姓名不詳。據《滿戴皇太子的食表》一文,現存人認為她的真名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