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清朝,浙江只有在順治朝單獨出現(xiàn)過浙江總督。其中,浙江名列第三,有王玉璽、劉炎、郎天詐、羅琪、朱秋魁、林大彪、黃瑞、陳桂芬8人;江蘇也不錯,有林本直、楊謙、張兆潘、劉榮慶、劉國慶、卞賡6人;山西有張大經(jīng)、馬全(山西陽曲。
1、清朝時,浙江有總督嗎?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大清王朝總共有九位封疆大吏,也就是我們說的總督!整個清朝,浙江只有在順治朝單獨出現(xiàn)過浙江總督!總督這個職位是清王朝為了方便掌控全國而設立的,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代替皇上巡邊,增強軍事力量,加大工業(yè)生產(chǎn),提高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處理所轄區(qū)域的民事糾紛,并且保有臨時解決邊境戰(zhàn)爭的巨大權利,可以說除了皇帝和欽差大臣以外,總督擁有所轄地區(qū)的所有權!清朝的九位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也是所有總督里權利最大的,還有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云貴總督、閩浙總督、陜甘總督、東三省總督、湖廣總督,還有兩個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總督衙門,即漕運總督、河運總督,只不過這兩個總督屬于內(nèi)部的二品大員,和以上九位封疆總督性質不同!當然了,并不是說作為總管一省或者幾個省的總督就可以胡作非為,沒有人可以節(jié)制!清朝的總督擁有巨大的權利的同時,肯定會遭到皇帝的猜忌和監(jiān)管,這也是古代歷代的君王對于封疆大吏最常用的手段,于是就誕生了巡撫這個官職!總督和巡撫作為大清朝相輔相成的兩個官職,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比性:1、官職品級的不同清朝時的總督一般分為高配和低配兩個版本:高配就是正二品的總督加上尚書銜或者別的榮譽銜,晉升為從一品;低配版的則是沒有加銜的,也就是正二品!而巡撫則一般屬于從二品,高配的就配上侍郎銜,品秩加半品,成為正二品,和總督一樣,只不過品秩低于總督!2、職務功能性的不同前面說了,總督屬于一省最高長官,負責當?shù)剀娒褚獎眨〉茄矒徇@個官職的設定在品秩上緊挨總督,負責當?shù)孛裆俑瞄T,最主要的責任還是為了監(jiān)視總督!3、所屬陣營的不同總督和巡撫雖然都是屬于皇帝委派的官員,但是一個代表了執(zhí)政者,一個代表了監(jiān)聽者,就像如今的市政單位和紀檢委一樣,
最明顯的莫過于在戰(zhàn)時,一般總督負責打仗,巡撫負責糧草,一個負責軍事,一個負責行政!所以,總督官級雖然比巡撫大了半級,但是一般情況下,兩者之間相安無事,絕不主動干涉!清朝時期的浙江是出現(xiàn)過總督這個職位的,但是時間很短。從順治皇帝到光緒皇帝,除了順治朝,曾經(jīng)短暫的出現(xiàn)過以外,其他朝基本上都是閩浙總督或者浙閩總督,其駐地一般設立在福建,因為福建靠近臺灣,海岸線比較復雜,主要任務是防止敵人沿著海岸線登陸作戰(zhàn)!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閩浙總督就是左宗棠!,
2、清朝有多少個武狀元?在清朝考上武狀元容易嗎?有廣東人考上嗎?
清代考上武狀元有多難?在清朝,考武狀元的程序與考文狀元差不多,同樣要通過縣試、府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才有機會成為武狀元。武生的科考歷程清朝重文輕武,武秀才考試比文秀才考試要晚,學政考完文秀才,定出名次,貼出榜單,才會考武秀才,考武秀才,先考外場,再考內(nèi)場。外場考武藝,分為馬射、步射和刀石三項,馬射即馬上射箭,步射即平地射箭,刀石就是耍大刀和提石鎖。
三個科目全部及格,可以參加內(nèi)場考試,內(nèi)場即筆試,與文秀才們考詩賦、對策、八股文不同,武生們只需要默寫一遍《武經(jīng)》,默寫要全對,字跡要規(guī)范。內(nèi)外兩場全部通過,即成武秀才,武秀才參加鄉(xiāng)試的考試制度比院試更嚴,但基本規(guī)則是一樣的,內(nèi)外場所有科目全過,考官們還要排定名次,根據(jù)朝廷分給本省的武舉指標,將排名靠后的考生淘汰掉,剩下的考生就是武舉人。
鄉(xiāng)試完了是會試,會試主考官一般由兵部侍郎擔任。會試過后,還有復試,所有通過初試的考生,都要復試馬射、步射和刀石,如果通過了初試,沒通過復試,一樣要被淘汰掉,過了復試,緊接著是殿試,此時皇帝會親自到場觀看,武科殿試一般不會再淘汰考生,只是為了給考生排定名次。清朝總共舉行過100多次武進士考試,取中的武進士總共只有9000多名,平均每次取中不到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