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地的規定不一致,以重慶為例,男性消費達到30年,女性繳費達到25年,退休后可以不再繳納醫保費用而終身享受醫保待遇。比如上海、廣州醫療保險繳費年限是15年,杭州、深圳卻是20年,有些地區男女同志繳費年限還不一樣,北京、青島、煙臺女同志是20年、男同志是25年,廊坊、日照、南昌、重慶女同志是25年、男同志是30年。
1、現在醫保交多少年?
關于醫保繳費年限是如何規定的?為什么不跟職工養老保險一樣呢?根據《社會保險法》關于基本養老保險的規定,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但是到了醫療保險這一部分,國家說的條件卻是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后不用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國家并沒有明確醫療保險的國家統一繳費年限,而是在社會保險法實施細則中明確了,退休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繳費年限,按照各地規定執行。各地規定的繳費年限其實,讓很多人不解的是我們各地規定的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差異非常懸殊,比如上海、廣州醫療保險繳費年限是15年,杭州、深圳卻是20年。有些地區男女同志繳費年限還不一樣,北京、青島、煙臺女同志是20年、男同志是25年,廊坊、日照、南昌、重慶女同志是25年、男同志是30年,
到達退休年齡,繳費年限不足的應對方式也不一樣。杭州、深圳是允許繼續繳費直至滿足相應年限,而煙臺、青島則是要求按照剩余繳費年限一次性補齊,青島不允許按照60%的社平繳費基數補齊,要按照社平繳費基數的100%。產生這些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1998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各地1999年底基本建立醫療保險制度,
不過各地推進的進度并不一樣,有的地區直到04年前后才建立起覆蓋各縣域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在此之前都是有各用人單位,承擔的公費醫療制度,統籌區域只有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實行省級統籌,其他各個省市一般是以地級市甚至以縣級市建立的統籌制度。國家規定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比例是個人2%,用人單位6%,
不過基本原則還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各地要保障當地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根據2018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擁有累計結余1.86萬億元。但是各個地方醫療保險基金,并不能互相轉移支付或者說進行全國統籌,因此,后期各地的醫療保險繳費比例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像深圳仍然能維持單位繳費6%的水平,畢竟當地年輕人流入很多,保險基金收支壓力不大,
個人賬戶里的劃入比例居然高達5%~5.6%,即使是退休職工都可以領到到社平繳費基數60%的8.05%一年接近4000多元。其實人大代表也多次建議過將全國醫療保險的退休繳費年限統一到20年左右,但是目前我們國家并沒有建立醫療保險的統籌機制,各地醫保基金收入的不平衡,各項報銷待遇的差距非常大,決定了很難確定統一的繳費年限,
2、醫保要交多少年就不用交錢了?
這個問題有點普遍性,但是問題不是很清楚,總體上說,要享受醫療保障,就必須交醫保,停繳或是斷繳,從第二個月開始就無法享受醫療保障。下面作一個詳細的解答,一、我國醫保的類型。第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主要針對城鎮在崗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其中城鎮在崗職工是由單位和個人按比例繳費,其中單位負擔6%,個人負擔2%,各個地方的規定有出入。
單位繳費部分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靈活就業人員包括統籌部分和個人賬戶部分,均要由自己繳納,總體繳費比例為8%。第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主要是針對城鎮沒有就業的居民,采取國家補助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方式,第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簡稱為新農合,主要針對農村居民,也是采取國家、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