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云南 > 大理州 > 大理崇圣寺三塔,云南崇圣寺三塔在哪大理崇圣寺三塔怎么樣

大理崇圣寺三塔,云南崇圣寺三塔在哪大理崇圣寺三塔怎么樣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24 15:38:34 編輯:大理本地生活 手機版

1,云南崇圣寺三塔在哪大理崇圣寺三塔怎么樣

就在大理古城不遠,是大理從古時保留至今唯一未遭破壞的古建筑

云南崇圣寺三塔在哪大理崇圣寺三塔怎么樣

2,大理三塔介紹景點

景區概況: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占地1000畝,分為兩大部分:前區以三塔為中心,景點主要包括三塔、南詔建極大鐘和雨銅觀音殿;后區則是被譽為漢傳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巍然矗立的崇圣寺三塔,正中間的大塔叫千尋塔, “尋”在古代是計量高度的單位,一尋相當于八尺,“千尋”是形容主塔之高。南北兩座小塔,外觀輪廓為錐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建造于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公元1108~1172年)。兩小塔相距97米,每座塔高度均為42.19米,為八角形樓閣式10級磚塔,每級塔檐上砌出模擬木構建筑的斗拱、平座和形狀各異的塔形龕,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最佳游覽時間大理屬低緯度高原型季風氣候,季節變換不明顯,年溫差小,年平均氣溫為15攝氏度,沒有明顯的嚴冬酷暑,寒暑適中,四季如春。空氣通透,注意防曬。最佳游覽月份:每年1月~12月出行熱點:大理是個四季入春的古城,因此游覽崇圣寺三塔,四季皆宜。景區開放時間:07:30—18:30

大理三塔介紹景點

3,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傳說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編》中記載:“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相傳古時修建三塔,采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建塔時所搭的橋,高如山丘,長達10余里。修塔時運力不足,還用山羊來馱磚,如今大理的銀橋村,古時稱為“塔橋村”。古籍記載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萬,耗四萬余金,歷時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規模弘大的崇圣寺。擴展資料: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保存較好。元武宗時曾“降圣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征糧稅。元代亦曾加以維修,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坪(大致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圣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后為正殿,正殿后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據說,寺中的鴻鐘,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萬古云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鐘”,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莊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鐘已毀于清,雨銅觀音毀于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今已無存。參考資料:

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傳說

4,大理崇圣寺三塔塔名叫什么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叫千尋塔,高69.13米,共有16層。另外兩個小塔在主塔之西,與主塔等距70米,南北對峙,位于南邊的叫南塔,北邊的叫北塔。兩塔形狀一樣,象孿生兄弟,都為10層,高42.4米,相距97.5米。

5,大理三座千年古塔一座重建的崇圣寺建筑文化有何出彩的地方百度知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積累成就了璀璨的文化寶庫。 這一座寶庫中語言文化,禮儀文化,自然科學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全面開花,主要分為政治、軍事、哲學、經濟、 歷史 、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幾類。 近千年來各種各樣的文化交織融合,讓中國文化成為四大文明古國文化中唯一一個依然還存在并且不斷創新發展的文化,古建筑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古建筑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中最璀璨的一頁! 從秦阿房宮到明清紫禁城,從西安大雁塔到大理崇圣寺三塔,時間穿越千年,地域跨越近千公里,但是依然能從中找到相似的痕跡。 這是巧合嗎?其實不然,它們的相似與存在都有跡可循。 順著古建筑文化的發展脈絡,我們來看一看地處西南享譽國內的大理崇圣寺三塔,感受一下它的建筑文化。 我們從三個方面了解大理崇圣寺,第一,建造背景;第二,整體布局;第三,文化內涵。 第一,建造背景。 崇圣寺三塔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為三塔片區,后半部分為崇圣寺。 三塔是三座磚塔的簡稱,三座磚塔因建造時間的不一致,所以從風格和造型上看三座塔差異都很大。 大塔千尋塔建造于唐代,兩座小塔建造于宋代,大塔塔身呈紡錘形,塔身沒有復雜的浮雕,而兩座小塔塔型和大塔完全不同,塔身上雕刻了大量繁復、精美的浮雕。 近距離觀察三座塔,大塔給人古樸典雅的感覺,兩座小塔給人美輪美奐的感覺,都能代表當時最高建筑水準。 崇圣寺曾是皇家國寺,位于三塔后方,建筑密集,布局規整,氣勢恢宏。 崇圣寺中絕大部分大殿殿門大開,建筑規格極高,立柱橫梁精美,殿中佛像眾多,外部樓閣高聳,有睥睨天下的王者之氣。 三塔和被毀之前的崇圣寺建造于唐宋時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大理乃至整個中原地區佛教文化發展到頂峰,且有當時的大理地方政權——南詔和大理國的支持。 其次,佛教文化在大理民間流傳開來,影響逐漸增大。 最后,當時的經濟和建筑技術也逐漸成熟,這些原因疊加促成了建造三塔和崇圣寺的盛舉。 第二,整體布局。 在中國的建筑文化中,通常蘊含天人合一的寓意,對于建筑的選址和布局極其講究,其中規格最高的皇家建筑規矩更加嚴苛,如北京故宮。 崇圣寺三塔曾經作為皇家國寺,也遵循其中一部分布局規律。 從崇圣寺正面的高空俯瞰整個崇圣寺三塔,你會發現令人震撼的現象: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都呈現對稱分布! 繼續擴大范圍,以蒼山洱海和大理古城為參照物,看崇圣寺三塔,我們不難發現崇圣寺三塔背靠蒼山應樂峰。 蒼山有十九峰,應樂峰是第十座,從南向北數或者從北向南數,應樂峰都是十九峰的中心。 這也意味著崇圣寺三塔處于蒼山十九峰中心山峰的山腳。 進入崇圣寺三塔的正大門,千尋塔,存放重鑄的建極大鐘的殿閣、雨桐觀音殿,崇圣寺山門,崇圣寺大雄寶殿乃至阿嵯耶觀音閣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 而單看崇圣寺,從山門兩邊的財神殿和藥師殿到后面的殿閣也都呈現對稱分布。 正是因為這樣的布局使得游覽的人一進入崇圣寺三塔,走在臺階上就能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第三,文化內涵。 崇圣寺三塔從建造之初到現今都是大理文化的象征! 深挖千尋塔的 歷史 ,你就能發現它建筑文化中建造技術的秘密。 前文講到千尋塔始建于唐,而后在一次加固中發現千尋塔是一座無地基的千年古塔。 千尋塔高69.13米,在沒有任何現代大型工具相助的唐代,在平地上建造一座如此高的建筑,足以從側面說明當時建筑技術的成熟和精湛。 去過崇圣寺三塔的人大多都知道佛殿中的關于佛像的故事或者傳說,而這些傳說大部分都融合了大理地區的文化。 例如:崇圣寺天王殿中大黑天神的傳說就贊頌了大理人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 大黑天神是白族神話中舍己為民的天神。相傳,大黑天神原本不是這樣的面貌,他長相英俊,可是為了拯救大理的蒼生,把即將散布到大理的瘟疫吞下,因此全身發黑。 大理人為了感謝他,將他奉為白族的“本主”,并把他的塑像放置在崇圣寺中,世代供奉。 在崇圣寺三塔中關于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或許一個塑像,一張畫卷,一磚一瓦里都藏著大理最神秘最有趣的文化。 崇圣寺三塔就如同一座文化生生不息的寶庫,越深入了解越覺得它文化深不可測,而我們僅僅看到了冰山一角,更多的文化只能留待后人挖掘! 【編輯】閱云南 一靜

6,什么族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是白族自治州。崇圣寺三塔是佛教的。崇圣寺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筑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崇圣寺初建于南詔豐佑年間(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白族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7,崇圣寺三塔古城導游詞

崇圣寺三塔古城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崇圣寺三塔古城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崇圣寺三塔古城導游詞1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臺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后的塔規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傳人中國后,與中國傳統建筑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說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較多的偶數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于塔內的采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于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頂。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水患多,“永鎮山川”意在鎮服水患,塔頂的大鵬金翅鳥也是鎮龍之物;另一種說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后,鎮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山川”意在誓死鎮守云南山川。 崇圣寺三塔古城導游詞2   崇圣寺三塔,距離下關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雄渾壯麗,是蒼洱勝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上書“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每字1.7米,筆力雄渾蒼勁,氣勢磅礴。塔下仰望,只見塔矗云端,云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銅制覆缽,上置塔剎,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傳建于南詔保和時期,近年來曾在塔頂發現南詔、大理中時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兩塔間距97.5米,與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勢,兩塔均為八斛形檐式空心磚,共10級,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布局齊整,保存完善,外觀造型相互協調。大塔協領兩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時又襯托出小塔的玲瓏雅致;小塔緊隨大塔,襯托出大塔的高大、雄偉。 崇圣寺三塔古城導游詞3   南詔建極大鐘鐘樓,原名為勝概樓,始建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為重檐木構建筑,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樓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   原來的大鐘稱為“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記》中這樣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當時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中有一景就是“鐘震佛都”。寺內的巨鐘與大殿同時毀于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現在重鑄的建極大鐘,是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史料設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   鐘外壁鑄有精美的圖案:上層為六幅波羅蜜圖案,分別為妙法波羅蜜、勝葉波羅蜜、慈音波羅蜜、金剛波羅蜜、智寶波羅蜜和大輪波羅蜜;下層為六幅天王像,分別是:多聞天王、天主帝釋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大梵天天王和廣目天王。 崇圣寺三塔古城導游詞4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

8,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簡介

崇圣寺三塔簡介: 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城約一公里處。為大理勝景之一。被稱為大理古文化的象征。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下仰望,只見塔矗云端,云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園公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 三塔旁,原有規模害宏大的崇圣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于南詔第十主豐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0余,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 1925年地震,塔頂地震,塔頂震落,殘破益重。建國后,三塔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精心維修。

9,崇圣寺三塔導游詞介紹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崇圣寺三塔 導游詞 ,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1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 日記 》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 ___ 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2 親愛的游客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著名景點云南大理的崇圣寺三塔,好了,現在讓我開始為你們介紹一下崇圣寺的大體情況吧!請跟著我走。 親愛的游客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著名景點云南大理的崇圣寺三塔,好了,現在讓我開始為你們介紹一下崇圣寺的大體情況吧!請跟著我走。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獻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 文化 的象征,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組建筑群距離下關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蒼洱勝景之一。 好了,顧名思義是三塔,應該有三塔才對是把,沒錯,你們目前就是三座塔拉,中間的就是主塔—千尋塔,底寬9.9米,現存高度69.13米,16層 ,,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是中國現存座塔最高者之一,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級四面有龕,相對兩龕供佛像,另兩龕為窗洞。塔內裝有木骨架,塔身內壁垂直貫通上下,設有木質樓梯,循梯可達頂層,從瞭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塔頂有金屬塔剎寶蓋、寶頂和金雞等,底部鑲嵌著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此為沐英后裔明代黔國公孫世階所書。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永鎮山川”四個大字即位于此,每字1.7米,筆力雄渾蒼勁,氣勢磅礴。塔下仰望,只見塔矗云端,云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 旁邊的就是兩座小塔,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與主塔等距70米,南北對峙,相距97.5米,均為五代時期大理國所建造。兩塔形制一樣,均為10層,高42.4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外觀裝飾成閣樓式,每角有柱,每級設平座第4、6級有斗棋,頂端有鎦金塔剎寶頂,華麗非常。每層出檐,角往上翹,不用梁柱斗拱等,以輪廓線取得藝術效果。塔通體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3 現在給大家一點時間去自由參觀一下,等一下我們將會去另一個更迷人的景點。 來到三塔必定要去的是三塔的倒影公園,三塔倒影公園位于崇圣寺三塔以南1千米處,公園坐北朝南,背靠三塔以園內的潭水能倒影三塔雄姿而得名。 公園始建于80年代,建筑面積7畝,其中心是一泓近10多畝的水潭。池邊廣植銀樺、雪松、垂柳等,四周有藤架、大理石桌凳、大理石長欄, 小溪繞潭。水池西側有大理碑亭,過亭沿曲廊行數米,可達水中的漾波亭。漾波亭南側有一小島,島上塑有一對栩栩如生白鶴,水中倒影,人動影移與漾波亭相映成趣。 倒影公園池水碧綠如玉,清澈見底,浪不驚,平如鏡。隨著觀賞的角度不同,倒影形態也隨之各異。每當冬季,整座蒼山銀裝素裹,三塔倒影更加迷人。 好了,現在是自由參觀時間,你們可以去欣賞一下這里的美麗景色,等一下我們將在這里集合,有什么問題也可以找到我。 祝:你們有個愉快的旅行。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4 各位游客們,歡迎諸位來崇圣寺三塔參觀游覽,崇圣寺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筑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崇圣寺初建于南詔豐佑年間(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它是大理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古剎,南詔豐佑年間曾有殿宇千間,大理國時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9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詔王勸豐佑時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6層。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 都是10級。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編》中記載:“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相傳古時修建三塔,采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 方法 ,塔修好以后,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建塔時所搭的橋,高如山丘,長達10余里。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5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高入云霄的大理崇圣寺前三塔,也是由一塊磚、一塊磚壘砌而成的。而塔磚卻與眾不同,上面布滿了佛教密宗的各種各樣的梵文和漢文的經咒。為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詔大理佛教與中原佛教之關系的實物資料。 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1年,國家又撥款對三塔進行了歷時三年維修加固。在這次維修加固中,有兩項重要發現:一是三塔的基腳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寫本佛經等珍貴文物680余件,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成為研究南詔和大理國歷史的歷史資料。 崇圣寺三塔這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里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游覽這 傳說 中的崇圣寺三塔吧。但愿今天的崇圣寺三塔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崇圣寺三塔導游詞介紹相關 文章 : ★ 云南崇圣寺三塔導游詞5篇 ★ 大理崇圣寺三塔導游詞3篇 ★ 2019年5篇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導游詞 ★ 關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導游詞范文5篇 ★ 5篇有關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導游詞范文 ★ 大理三塔英語導游詞范文3篇 ★ 云南大理古城導游詞5篇 ★ 大理古城導游詞5篇合集 ★ 關于云南大理古城的導游詞5篇

10,大理崇圣寺三塔怎么去門票是多少

大理崇圣寺三塔在云南大理市區。 從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個小時;在下關則需要乘坐旅游班車。 門票門市價是121元/人 同!程!價是85元/人。。。。
門票門市價是121元/人 同!程!價是85元/人 從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個小時,也可以打的去。在下關可以坐四路,八路車還有下關到大理的中巴車。
沿大理-麗江的大麗路往北直行,到達大理古城東北的三塔正東方向,轉彎右行,2千米即到。大理州戶口,門票10元;州外,就85元左右。
120元門票,從下關過去可以做到崇圣寺三塔的專線公交車1.5元/人。始發站分別在火車站、州制藥廠公交車場。從大理古城可走路或者找個小三輪2元錢
讓本地人去幫你買票,不然很貴的
云南麗江吃 。喝。玩。樂。住。游。 在七彩驛站的官網上都能看到, 還有2011最新最全面的麗江自助游攻略。 (免費的哦) 麗江電子地圖,麗江購物介紹都有寫,

11,大理三塔神話傳說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傳說

  大理三塔,實名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北角的應樂峰下,屹立在規模宏大、號稱“百廈千佛”的崇圣寺山門前,塔以寺名。 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大理三塔神話 傳說 ,希望對你有用!   大理三塔神話傳說   崇圣寺三塔,建于南詔豐佑年間(823—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兩塔后建。   三塔中的大塔,又名千尋塔,高69.13米,為16級密檐式方型塔。除疊澀外,全以白灰抹面,每級四面有龕,相對兩龕供佛像,另兩龕為窗洞,相鄰兩級窗洞方向交替錯開,利于塔內采光通風。塔內裝有木骨架,循梯可達頂層。唐宋元明年間,游人頻頻登塔遠眺,在塔上賦詩題字。塔頂的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塔頂還有金屬塔剎、寶蓋、寶頂和金雞等。底部鑲嵌著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它是明初被朱元璋封為黔國公的沐英后裔孫世階手書。字體雄渾遒勁,剛毅秀拔。   南北兩塔均高43米,為10級密檐式八角形磚塔,外觀裝飾成樓閣式,每角有柱,每級設平座,第4、6級有斗拱,檐下有 浮雕 聯窗等;頂端有鎦金塔剎寶頂,顯得十分華麗。相傳,三塔是唐王朝派了尉遲恭韜、徽義和徐立三位工匠來大理設計指導當地人民修建的。尉遲恭韜傳說是位神匠。負責塔體的設計、施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也是唐建筑風格在西南的實踐案例。據《南詔野史》記載,塔上有11000多尊銅佛,用銅40500多斤,負荷非同一般。崇圣寺因歷經地震與兵燹,廟宇早已蕩然無存,惟有三塔巍然屹立。修建大理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修建浮圖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   王昶在《金石萃編》中記載:“三塔其一高三十余丈,十六級,其二差小,多鑄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傳說中還有鎮風水之說。過去曾說過蒼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塔,塔塔有金鵬,這與大理民間傳說有眾多的龍的神話,用金鵬克龍是一致的。現存的塔還有弘圣寺一塔、白塔、蛇骨塔等。   三塔公園占地200畝。1978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對三塔進行了維修,維修過程中,挖掘出重要歷史文物680余件,經過整理后正式向游人展出。1997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撥款550萬元在三塔公園恢復重建了南詔建極大鐘樓和建極大鐘;1999年又撥款1104萬元,恢復重建了雨銅觀音殿,重鑄了雨銅觀音像,上述兩大工程的恢復重建,為崇圣寺三塔公園新增了兩道亮麗的景觀。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對洱海,西靠蒼山。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崇圣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 日記 》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的天龍寺。崇圣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   千尋塔高度是69.13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一共有16級,屬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塔身內壁垂直貫通上下,設有木質樓梯,可以登上塔頂從了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前朝東的照壁上大家所見的"永鎮山川"這四個蒼勁有力的石刻漢字,每字高1.7米,為明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寫。之所以寫這四個字,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理地區歷史上水患多,惡龍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龍,可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存在,龍就不敢作惡,水患當然也就減少了。另一種說法是,明朝時,地處邊疆的大理地區已成為其版圖,為了充分表達對這塊版圖的堅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 "題字刻碑"就再合適不過了。   千尋塔開始修建的時間一般認為是南詔勸豐佑時期(公元823年~859年)。修建千尋塔的 方法 傳說有多種,其中的一種叫"土層掩埋法",也就是由塔基開始,每修好一級塔,就用土層掩埋一級,并把土堆壓成一個斜坡形的土臺子,這樣就大大方便了運送建筑材料和修建上一級塔,等到大塔封頂時,土臺的斜坡已延伸數里遠,接下來又一層一層地挖去埋塔的土層,直到完全顯露出整座塔。   三塔中,南北兩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級,是一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則為空心。外觀輪廓線象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根據相關史料推斷,南北小塔建造于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公元1108~1172年)。現在我們看到的兩座小塔已偏離了垂直線,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傾斜狀態,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它們就這樣已經傾斜了四百多年。   如果仔細仰望三塔,我們不難發現,千尋塔每級四面都有拱形龕,也就是常說的供奉神佛的小閣子。相對的兩龕內供有佛像,另外兩龕則作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級的八方都有形狀各異的塔形龕,各層塔身都有浮雕作為裝飾。崇圣寺三塔的級數都為偶數,而其他地方佛塔的級數一般都是奇數。   崇圣寺三塔,從修建至今,除經歷上千年風吹雨打和日曬之外,還經歷過30余次強地震的考驗。其中,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千尋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跡般自行復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鄉民房倒塌達99%,可千尋塔只震落了頂上的寶剎。這對于沒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來說無疑是一個奇跡。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至明代,寺院保存完好。史料記載其規模基方七里,三閣七樓九殿,房屋八百九十余間,有佛一萬一千四百尊。大理國時曾有九個國王禪位為僧,任崇圣寺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國時期,百姓不論貧富,家家戶戶都有佛堂;不論男女老少,都手不釋數珠,因此大理國有"佛國"之稱。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譽,即所謂"南中梵剎之勝在蒼山洱水,蒼山洱水之勝在崇圣一寺",而寺中的三塔、鴻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視為五大重器--五大寶物。直到明代,李元陽組織重修崇圣寺時,寺中五寶還保存完好。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所鑄造的寺內鴻鐘,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記》中這樣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因而"鐘震佛都",曾成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寺內的雨銅觀音,莊嚴靜美,細腰赤足,造型精妙。相傳在殿內鑄造高三丈的觀音,鑄到一半時銅已用完,這時天上下了一場銅雨,人們便收集這些如珠銅雨才鑄完了觀音,故名雨銅觀音。寺內的巨鐘后來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雨銅觀音毀于十年“”,證道歌碑和佛都匾毀壞時間不詳。現在寺內的鐘樓和雨銅觀音殿是近年才重新修建的。重鑄的建極大鐘,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史料設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   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1年,國家文物局撥款43萬元對三塔進行了歷時三年的維修與加固。在這次維修與加固中,有兩項重要發現:一是三塔的基腳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寫本佛經等珍貴文物680 余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成為研究南詔和大理國歷史的實物資料。在南詔和大理國時期,藏傳佛教、印度密教和禪宗(中原地區)等宗教 文化 曾在大理得以交匯與融合。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還在80年代衍生出一個三塔倒影公園。公園占地27畝,有水面積達十余畝。公園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許的崇圣寺三塔,以園內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豐姿而得名。園內建筑有體現白族民居的楹聯照壁,有題詩刻賦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搖水中的漾波亭。園內 種植 有各種茶花、緬桂、杜鵑等眾多異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園,或吟誦詩詞楹聯,或觀賞百草花卉,或凝神水中三塔,或攝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連忘返。三塔倒影,不僅妙在陽光燦爛的白天,而且還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崇圣寺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園互為添輝,相與增色,從而成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觀。   大理的其他神話傳說一、金馬山、碧雞山傳說   昆明市東面有一座山叫金馬山,因它的形狀象一匹昂首奔騰的駿馬而得名,昆明市的西面也有一座山叫碧雞山,因它山頂上的一塊巖石像一只美麗的鳳凰,所以叫碧雞山。這兩座山像兩個忠誠的衛士,守衛著美麗、寧靜、祥和的昆明市。關于金馬碧雞山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昆明一帶居住著一些未經教化的蠻荒人,他們搶劫、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弄得百姓整天提心吊膽,東躲西藏。天帝知道后,非常震怒,于是就在這里降下水災、瘟疫、戰爭等災難,想把這里的人全部滅絕,再造一批新人,一時間,昆明附近天災人禍連綿不斷,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這時天帝身邊一個叫金馬的大臣直言上書說:“天帝,您不能這樣做,這樣做百姓生靈涂炭,不是同樣很殘暴嗎?”天帝聽了大怒,把金馬變成一匹白馬貶下凡間,金馬下凡以后,被一個善良的老人 飼養 。這一年昆明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干裂,禾苗枯萎,顆粒無收,百姓們食不果腹,生活更加艱難,人們紛紛逃離家園。一天,善良的老人,解開栓馬的韁繩,撫摸著白馬的頭,流著眼淚說:“白馬啊,白馬,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你就自謀生路吧!”   這時,白馬突然開口說話了,“老人家,千萬別離開這里,您等我三天,我一定想辦法讓這里的人們擺脫災難。”說完白馬揚起四蹄,向著藍天飛奔而去。   到了天庭,白馬找到了好朋友碧雞,向她訴說了人間的疾苦,美麗善良的碧雞聽完后,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拯救昆明的百姓,她潛入天帝的寢室,偷偷地拿出了天帝的寶印,和金馬一起飛到昆明上空,他們繞著昆明上空飛了九九八十一圈,然后拋出寶印,寶印懸在空中,天空中立刻烏云密布,電閃雷嗚,下起了瓢潑大雨,久旱的昆明在這場大雨的滋潤下,重現勃勃生機,田野長出了綠油油的禾苗,河流唱起了歡快的歌,昆明人民終于得救了。   為了保佑昆明人民永遠幸福安康,金馬和碧雞約定,金馬飛到昆明的東面化做金馬山,碧雞飛到昆明的西面化做碧雞山,就這樣千百年來昆明人民在金馬和碧雞的保佑下過著幸福、祥和的生活。   大理的其他神話傳說二、潑水節   說起潑水節,許多人都知道,那是傣族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但要問它的來歷,您可能就說不清楚了,這里也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   相傳千萬年前,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他們的山寨里,過著安靜祥和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山寨里來了一個兇惡的大魔頭,他殺人、放火、搶劫無惡不作,傣家人的寨子被攪的雞犬不寧。為了拯救山寨,英勇無畏的傣族小伙子們與大魔頭展開了激烈的搏斗,但魔頭的魔法太歷害了,一個個傣族小伙子先后被魔頭殺害了,傣家人面臨著滅族的災難。   這時,七個美麗善良的傣家姑娘挺身而出,她們假意順從惡魔,陪他飲酒,將魔頭灌醉,酒醉后,魔頭泄露了秘密,對七個少女說:他不怕刀槍棍棒,就怕用繩子勒脖子。七個性急的少女沒等魔頭把話說完,就找來繩子套在魔頭的脖子上,一起使勁用力勒,魔頭的腦袋一下就掉在了地上。   可是萬惡的魔頭并沒有死,他的腦袋變成了一團火球,到處滾動起來,滾到一個山寨,就在山寨燃起大火,剎那間許多山寨都火光沖天,烈焰滾滾,傣族人的生命財產眼看就要化成灰燼。這時七個姑娘從驚愕中醒悟過來,奮不顧身地一齊撲向火球,一個姑娘伸出雙臂,緊緊抱住燃燒的火球,盡管熊熊烈焰燒傷了她的肌膚,燒焦了她的秀發,但她絲毫沒有放松,直到實在支持不住了,才傳給另一個姑娘,就這樣七個勇敢的姑娘輪流抱著燃燒的火球。   這時山寨的人們想到水能滅火,于是就急忙拿出家里所有能盛水的鍋碗瓢盆等器皿,裝滿了水,一齊向姑娘們懷里的火球潑去,就這樣一直潑了七大天七夜,才將火球徹底撲滅,七個姑娘和傣族山寨終于得救了。   為了紀念這七個勇敢的傣族姑娘,傣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為傣族的新年節日,到了這天全族的男女老幼身穿節日盛裝,走上街頭,你追我趕,相互潑水,嬉戲打鬧,身上潑的水越多越好,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就會更加幸福吉祥!   

12,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簡解

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三塔三大特點: ①千尋塔為16層,小塔為lO層,均為偶數層塔,與中原盛行的奇數層塔截然不同; ②千尋塔的外形輪廓是上下向內收縮,中部凸出,呈現出柔和的曲線美; ③據說建造三塔時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現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來,經歷了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多次地震的考驗,塔基依然穩固,塔身也未見明顯傾斜(據載,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15年5月6日大地震,城內房屋倒塌99%,而三塔巋然不動,僅震落千尋塔塔頂寶剎,可見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術水平)
大理三塔,和河北的趙州橋、西安的大雁塔一樣,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珍品,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三塔中的主塔高69.13米,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的16級大磚塔,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和主塔鼎立的南北兩塔,均為10層密檐式八角形磚塔,各高42.19米,建于五代十國時期,即當時的大理國開朝之后。三塔雖各具風格,但渾然一體,氣勢雄偉,不僅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而且還把秀美迷人的蒼洱風光點綴得更加壯麗。 關于修建三塔的年代,說法頗多。據史料記載,始建于公元836年。在建三塔的主塔即大塔時,唐王朝還派了恭韜、微義兩位著名的建筑工匠來南詔,負責塔體的設計、施工,使中原的建筑藝術在云南連續開出絢麗而奇特的花朵。也難怪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大理三塔的建筑風格和著名的西安大雁塔的建筑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實際上也是我國古代民族團結的最好實物見證。在游覽三塔時,你不得不為先人的技藝驚嘆。相傳在建大塔時,不用腳手架,建好一層,就在四周堆上泥土變成可供建塔者上下的坡道。塔建成后,逐步將土運走,使塔體從中脫穎而出。因此,在民間有“馬馱磚石到塔尖”的傳聞。據傳,在建塔時的土坡,曾延伸到距離塔體南北兩側數里之處的地方,至今留下了“七里橋”和“五里橋”兩個地名。這些雖只是傳說,但由此可以想見當年建塔工程的浩大、艱巨

13,崇圣寺三塔在什么地方啊

位于大理古城北16公里,是滇西、大理一帶的著名鄉鎮,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風格。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閉式庭院為典型格局,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表瓦人字大層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向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接成一個整體,外墻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
崇圣寺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筑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崇圣寺初建于南詔豐佑年間(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獻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組建筑群距離下關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蒼洱勝景之一。三塔崇圣寺始建于唐開元間(公元713—741年),先建了大塔“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3層。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3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編》中記載:“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相傳古時修建三塔,采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建塔時所搭的橋,高如山丘,長達10余里。修塔時運力不足,還用山羊來馱磚,如今大理的銀橋村,古時稱為“塔橋村”。古藉記載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萬,耗四萬余金,歷時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規模弘大的崇圣寺。經歷代的擴建,到宋代“大理國”時期達到鼎盛巔峰。據《南詔野史》記載:崇圣寺“基方七里,周三百余畝,為屋八百九十間,佛一萬一千四百尊,用銅四萬五百五十斛”;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之規模。南詔國時期的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驃國(今緬甸)國王雍羌和王子舒難陀,在南詔王異牟尋的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因而崇圣寺三塔成為東南亞、南亞崇尚的“佛都”。到了大理國時期,大理國第一代國王段思平酷愛佛教,《南詔野史》說段思平“好佛,歲歲建寺,鑄佛萬尊”。公元1056年,星邏(今泰國)國王耶多曾兩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國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贈。由于大力倡導,大理佛教非常盛行。大理國二十二代國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圣寺當和尚,他們分別是:第二代王段思英、第八代王段素隆、第九代王段素貞、第十一代王段思廉、第十三代王段壽輝、第十四代王段正明、第十五代王段正淳(也是《天龍八部》中段譽之父)、第十六代王段正嚴(也是《天龍八部》中段譽)、第十七代王段正興。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圣寺出家。這些國王固然也酷愛佛教,但主要是在爭奪王位的斗爭失敗后的一種出路,因而史書上有“遜位為僧”、“避位為僧”的記載。明代傳抄的大理國時期的佛教經典《大灌頂儀式卷》,就記載了國王舉行灌頂儀式的復雜場面,這么多國王出家,在世界佛教史上是獨有的奇特現象。因而,吸引了內地香客和東南亞、南亞香客到崇圣寺“朝圣”,崇圣寺成了東南亞、南亞推崇的“皇家國寺”。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載:“是寺在(蒼山)第十峰下,唐開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對勢,極雄偉。樓中有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為蒙氏(南詔)時鑄,其聲聞可八十里。其后為正殿,殿后羅列諸碑……其后為雨銅觀音,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余……自后歷級上,為凈土庵等。”明代崇圣寺以五大重器著稱于世: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元代高僧圓護手書的“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香火更旺,裴聲于南亞、東南亞。(選自《大理崇圣寺三塔》官方網站)
文章TAG: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崇圣寺三塔三塔

最近更新

  • 說話的英文,說的英語單詞怎么寫

    說的英語單詞怎么寫2,說話的英語單詞怎么讀1,說的英語單詞怎么寫說的英語單詞:speak或talkspeaksayspeak說話say;說哪國語言speak2,說話的英語單詞怎么讀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6

  • 生態環境保護,什么是生態環境保護

    什么是生態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主要是對自然界原有的保護或恢復環境保護通常是大氣、水等環境可能造成傷害的企業等通過裝備設施進行處理,甚至通過法律強行進行保護。{0}2,什么是生態環境保護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6

  • 杭州保姆縱火案,杭州保姆縱火案怎樣解釋保姆的愚蠢和不法行為

    杭州保姆縱火案怎樣解釋保姆的愚蠢和不法行為腦子短路了嘛,用專業的話說就是:愚蠢腦子的運轉速度跟不上事態朝惡劣狀態轉換的速度,也就是腦子跟不上手的速度。沒看懂什么意思?2,杭州保姆縱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6

  • 五香羊肉,五香老羊做法

    五香老羊做法比照牛肉,嘿嘿五香牛肉:1、牛肉切大片,鍋內放油加蔥姜炒香,把牛肉放入反煎兩面2、加老抽,五香粉(這就是五香呀,哈哈),料酒翻炒3、加一碗清水,一勺冰糖,桂皮,大火煮開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6

  • 營業執照注冊,誰知道工商執照怎么申請

    誰知道工商執照怎么申請到分局登記*廳審批核名;3、根據規定辦理前置審批4、攜帶有關文件、證件,到所在地工商所注冊登記。四、登記費收費標準依據國家物價局、財政部《關于發布工商行政管理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5

  • 清澈的什么,清晰的什么

    清晰的什么聲音2,寫一個打比方的句子用上清澈一詞她的眼睛清澈的像泉水一般3,清澈的意思清澈清澈,形容詞,qīngchè,形容清而透明,澈:透明了。4,清澈的是什么意思形容清而透明澈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5

  • 微信怎么買電影票,微信電影票可以從微信錢包購買嗎?

    擴展資料:微信電影票是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微票的主打產品,基于微信錢包入口,主打優惠、便捷兩大特色,為用戶提供最便捷的電影票、演出票、門票,微信的服務頁面有小程序購買電影票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5

  • 二戰史,德意日發動侵略性非正義戰爭二戰轉折點

    二戰伊始,德意日發動帝國主義非正義戰爭,目的是瓜分和掠奪別國,法西斯的殘暴本性暴露無遺,二戰交戰國人民是戰爭的受害者,理解各國人民反對法西斯戰爭的艱苦卓絕和英勇斗爭,斯大林格勒戰役 ......

    大理州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新和县| 南充市| 改则县| 天祝| 林甸县| 屏山县| 江陵县| 会东县| 正宁县| 鸡泽县| 衡东县| 思茅市| 沈阳市| 大名县| 罗源县| 泽州县| 高唐县| 双流县| 大丰市| 桂东县| 平安县| 兴和县| 闽清县| 临夏市| 凉城县| 襄汾县| 油尖旺区| 东至县| 吉隆县| 珠海市| 昌吉市| 营口市| 英德市| 罗田县| 星子县| 东乌珠穆沁旗| 韩城市| 靖远县| 华亭县| 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