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發展是改革開放中國發展的縮影;其北靠鄭州、南接港區的地理位置,是龍湖發展的最大優勢。16年底,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得到批復,鄭州迎來了發展的機遇,然而與其他國家中心城市相比,鄭州城區面積小,人口密度僅次于廣州位居全國第二,武漢和鄭州總人口基本相等,然而武漢城區面積幾乎是鄭州的8倍。
1、鄭州華南城商鋪怎么樣?
我想華南城商戶,回答這個更具有代表性。華南城商戶租金特別貴,為啥,租金和人流量不成正比!而且華南城建筑結構是最大的敗筆,來過的都知道,上下層的結構。完全是為了騙取資金而已,周圍沒有產業鏈的支持,交通也不是很好,為什么這樣說,他只是當時吹噓的好騙了一大批市里面商戶過來,可能有些人說,慢慢的人就多了,這個肯定是的,你在其他地方再開一個相同的市場,建筑結構用市里面香江市場的建筑結構,保證比華南城火,在此不推薦新人過來租房,要創業經商千萬別來這邊,一個已經入坑人的忠告。
2、合肥華南城以后有沒有發展呢?
紫蓬山是大別余脈那里有許多星星點點的山峰有三崗苗木基地,氣候風光都宜人,應是合肥最好的宜居地了,此地建華南城是有眼光的,隨著合肥的發展華南城遲早劃入合肥,到那時房地產的拉動借紫蓬山美景,沒有房地產沒有人氣,那有華南城商機,華南城必須引入更多的樓盤,把古集鎮燒脈崗打造成新興有特色的古鎮,華南城才成為安徽的華南城,
3、大家說說看鄭州龍湖鎮發展前景怎么樣?
看龍湖發展,也要先了解歷史,下面詳細分析龍湖龍湖歷史,展望龍湖發展!從1992年到2019年,90后的龍湖在奔三的路上越走越遠。龍湖數次的探索與嘗試,讓她從20年前的荒蕪變為如今的繁榮;作為一個鎮,她有著傲視河南縣城的實力,在龍湖的奮斗過程中,跟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有過熱血澎湃,有過迷茫;有缺點,有進步,然而我們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回首過去,龍湖走過了她發展的三個階段;展望未來,龍湖還有兩次重要的機遇,第一階段:1992-2002年,起步階段在1992年以前,龍湖鎮是新鄭市最窮的地方。在農業經濟時代,土地是經濟的命根子,但龍湖是丘陵地帶,難以種植農作物,所以龍湖的整體經濟水平很低,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全國各地興起建設經濟開發區。
得益于龍湖鎮特殊的地理位置,新鄭市在龍湖規劃了‘雙湖經濟開發區’,那時龍湖才修了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馬路——中山路(就是目前的文昌路),1993年,河南第一所民辦高?!_大學落戶龍湖,隨后龍泊圣地和鄭州第二鋼鐵廠相繼進駐,高校和企業給龍湖帶來了人氣,但由于數量少,對龍湖帶動作用有限。注:2000年12月,在原鄭州二鋼基礎上,組件成立河南鴿瑞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方面,當時龍湖的發展缺少整體規劃,不管企業學校只要愿意來都歡迎,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龍湖的發展,但是沒有前瞻性,導致許多政策沒有落地,部分企業走向下坡,龍湖鎮也歸于沉寂,
第二階段:2002年-2012年,宜居教育城建設與發展階段從2002年開始,龍湖致力于“宜居教育城”的規劃和建設;同時期,鄭州市區的很多高校債務累累、不堪重負,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的教學。高校守著市區的黃金位置卻無力發展,于是紛紛將目光放在了在郊區建新校區,把位于市區的老校區高價賣給地產商,不僅可以緩解學校的財務危機,而且會有大量的資金用來發展,
此時,鄭州城區一畝地的價格約在17萬左右,而在龍湖鎮,一畝地只要5萬,巨大的價格優勢吸引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工程學院、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檢查職業學院、河南醫專、中原工學院等學校紛紛入駐龍湖,鄭州南大學城名至實歸。大量高校的入駐給龍湖鎮帶來了眾多人口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集聚效應,讓這個被老新鄭人稱為“北大荒”的城鎮踏上了教育之城的新生之路,
在短時間內龍湖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幾年間,基礎設施的建設繳稅就已達到數億元,龍湖能夠出現這樣的變化,要得益于1997年第一個關于龍湖鎮的全面規劃《新鄭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05年)》的出臺,這個規劃初期是委托鄭州的一個城市規劃設計院進行設計,后來又相繼委托了同濟大學及其他城市設計機構進行設計和規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