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的風俗是很多的,基本上,從過年到臘月,幾乎每個月都有。下面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吃柔軟的烙饃,咱們說的稍有不同是細節上的不同,大致上還是相同的,比如過年,這個是我們中國人最為傳統的風俗習慣,所以我們今天就說河南農村關于過年的風俗,我們在講農村風俗時,不可能一下子全講完,只能一個一個講。
1、烙饃怎么做才好吃?
你好!我是楚香村,一個愛生活愛美食的寶媽!雖然我的故鄉主產水稻,但是烙饃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夏季吃的多一些,薄薄的軟軟的烙饃卷上各種辣椒菜最好吃,再來一碗綠豆粥,晚飯就是這么解決的,一不小心還撐到了。前幾天去外地看父母,媽媽還專門做了烙饃吃,已經好幾年沒吃過了,咬一口又是童年的味道,烙饃沒有味道,不放油不放鹽,光用面粉就可以了。
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做的太干太硬了,卷菜的時候很容易碎,咬一口還掉渣,這就不好吃了,下面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吃柔軟的烙饃。步驟一:把適量的面粉倒入盆中,用四十度左右的溫水來和面,水量是面粉的一半,將熱水慢慢倒入面粉中,并用筷子不停的攪拌,拌到沒有干面粉時下手揉成一個光滑面團。蓋上蓋子餳面二十分鐘,步驟二:把餳好的面團取出來,撒上少許的干面粉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在面團中間掏開,雙手不停的轉動,扯斷后就成了一個長條。
步驟三:將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撒上少許干面粉,把劑子搟成一個很薄很圓的大面皮,直徑三十公分左右,厚度和餃子皮差不多,甚至還要薄一些,步驟四:把平底鍋或電餅鐺預熱,放入面皮煎制,面皮中產生小氣泡時翻一面,等面皮呈透明色即可。小貼士:烙饃的面粉要求不高,不過追求有嚼勁的口感最好選用高筋面粉,為了烙饃口感更軟,放涼后也不會變硬,最好用溫水和面,也可以用半燙面的方法來和面,冷水和面,烙饃放涼后會變硬。
2、河南省農村風俗有什么?
我是黑嫂,我來回答,河南農村的風俗是很多的,基本上,從過年到臘月,幾乎每個月都有。所以我們在講農村風俗時,不可能一下子全講完,只能一個一個講,另外,由于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這些風俗其實是有變化的,并不完全一樣。從紅白喜事到過年過節,這些都會稍有不同,咱們說的稍有不同是細節上的不同,大致上還是相同的,比如過年,這個是我們中國人最為傳統的風俗習慣,所以我們今天就說河南農村關于過年的風俗。
過年時間是很長的,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只有大年三十一天,從年前到年后,都有具體的事項和流程需要辦,咱們分開來說,分別說過年前和過年后。黑嫂人在豫北,安陽地區,一、過年前過年的氣氛,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因為臘月二十三需要“祭灶”,這邊的俗話是“二十三,祭灶官”,顧名思義,就是供奉一下灶王爺。這一天會把新“請”來的灶王爺圖貼在廚房里,然后晚上要吃芝麻糖,
二十四到二十五,都是趕集買年貨的日子。二十六這天開始蒸過年用的東西,比如棗糕用來上供,包子用來吃,豆包、糖包這些,蒸這些東西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大多都會分三天蒸完,也就到了二十八了。二十八,貼官馬,也就是說,二十八在我們這邊就開始貼對聯了,這些年稍有變化,都改成二十九了。二十九,破爛走,二十九的時候,一般都是收拾家,把家里收拾干凈,不用的東西賣掉,玻璃擦明亮。
年三十兒,包餃子,到了三十兒這天,婦女大多都在家調陷包餃子,男人則會出去聊天玩耍啥的,當然男的也有包餃子的,這個不是絕對的。中午的時候,男人會去地里上墳,順便把村里“老祖宗”給請回家,供奉在窗臺上或者門后,三十兒晚上是需要吃餃子的,餃子七八分熟時要上供和放鞭炮。吃完后,到了晚上九點左右,還需要上一次供,
叫“大供”。就是專門上供,一般都是用方子肉、棗山(棗山是蒸的一種饅頭,上面是棗,樣子像是一座山)和青菜,一共是三樣,因為這是在敬神,神三鬼四,只能用三樣,年前的工作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過年和年后了,二、年后到了初一早上四五點鐘,村里婦女會早早起床,把餃子下熟后,仍然還是上供和放鞭炮,這個時候是不開門大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