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南陽”指的是哪里稍微看一下歷史就可以了解的清清楚楚。暈,在某說嘴里,從古到今,南陽就是不能指南陽郡治,就是不能指南陽城和南陽市區,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是指南陽郡,曹操“困于南陽”是指南陽郡穰縣,劉秀“起兵南陽”是指南陽郡春陵,這不,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又指包括襄陽的南陽盆地了。
1、三國諸葛亮隱居的南陽,和現在的河南南陽市是同一個地方嗎?
當然不是。諸葛亮說的躬耕于南陽是指當時的南陽郡,而非宛城(今南陽市),當時的南陽郡是一個省的概念,管轄的范圍比較廣,包括河南部分區域和湖北部分區域?,F在的南陽市,當時叫宛城,隋以后才稱南陽縣(簡稱南陽),諸葛亮時期的史書上也出現過南陽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書,都寫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當時宛城算是比較出名所以直接稱宛城,
當時南陽管轄鄧縣,鄧縣管轄隆中,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讀,所以自稱躬耕南陽。諸葛亮躬耕苦讀期間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他去過宛城,更何況是去躬耕了,現在的南陽僅僅假借以前南陽郡之名,爭搶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識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陽人喜歡混淆視聽。建議大家看正版史書,別看南陽人更改之后發到網上的東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陽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國宋代開封被稱為東京,現在日本有個東京,是不是以前開封發生的事都可以說發生在現在的日本?顯然不是。部分南陽人卻始終不肯正視這一點,實在可笑,南陽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陽人已經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眾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陽人評論說諸葛亮自己說的躬耕南陽,難道諸葛亮自己連躬耕地都不知道?這完全是侮辱諸葛亮的詭辯之道。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是一個南陽嗎?
本來,這是一個極其簡單和明確的問題,偉大領袖毛主席寫的這篇文章所說的南陽就是南陽城,毛主席在文中說:“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文章說的已經再清楚不過了,此時中原我軍占領的南陽就是古宛城即南陽城,
也是宛城之戰即諸葛亮《后出師表》說的曹操“困于南陽”之地,劉秀“起兵南陽”之地,劉秀的主要干部都是南陽城周邊一帶的人。但是,被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某說洗腦的一些網友連這個解放戰爭中的“南陽”也要曲解挪移,說什么“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是南陽盆地全境解放,包括襄陽”,暈,在某說嘴里,從古到今,南陽就是不能指南陽郡治,就是不能指南陽城和南陽市區,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是指南陽郡,曹操“困于南陽”是指南陽郡穰縣,劉秀“起兵南陽”是指南陽郡春陵,這不,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又指包括襄陽的南陽盆地了。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南陽”指的是哪里稍微看一下歷史就可以了解的清清楚楚,1948年11月2日,執行誘敵西進任務的解放軍六縱在豫西第六軍分區三十九團的配合下,向南陽城外圍之敵發起攻擊,給國民黨王凌云部以重大殺傷。3日中午,正值戰斗激烈之際,六縱接到中原軍區命令:“不管王凌云,即追黃維兵團,”于是,六縱支援即將進行的淮海戰役,放棄攻擊南陽城,繼續東進。
第六軍分區三十九團在掩護六縱安全撤離后,有計劃地撤至磨山一帶,監視南陽之敵,守敵王凌云部由此僥幸逃過旬日即被殲滅的命運。4日下午,王凌云部在對南陽城進行大肆洗劫、瘋狂破壞之后,將南陽城內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師生及1萬多名工人、店員、市民擄掠出城,沿白河南岸南下,以三四十華里寬的行軍路線,向新野、襄陽方向逃竄,
國民黨第十三綏靖區從此結束了它盤踞南陽城10個月之久的歷史。當天晚上,也就是1948年11月4日晚,知曉南陽已被我軍占領,毛澤東心潮澎湃,欣然命筆揮毫寫下《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這篇千余字電文,隨即由新華社播發,向世人報道了中原戰局最新進展,很明顯,這一天我軍占領的就是南陽城而不是南陽盆地,那么,這個時候位于南陽盆地邊緣的襄陽是不是同時被我軍占領了呢?南陽是否如同某說的觀點就是南陽盆地呢?我軍占領和解放襄陽一共有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