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劫后余生的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等一批清宮散佚書畫入藏于東北博物館(即遼寧省博物館)宋徽宗的千字文和懷素的草書哪個藝術成就高一點,宋徽宗趙佶起初學的是黃庭堅,后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雜揉各家,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靄然”之感,又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如“屈鐵斷金”。
宋徽宗趙佶創造的“瘦金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楷書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楷書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趙佶起初學的是黃庭堅,后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雜揉各家,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靄然”之感,又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如“屈鐵斷金”。特點是筆劃瘦細而有彈性,尾鉤銳利,運筆迅疾。字一般呈長形,張弛有度,有一種秀美雅致、舒暢灑脫的感覺,而且通篇法度嚴謹,一絲不茍。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涵養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宋徽宗的書法存在著柔媚輕浮的缺點,這也許是時代和他本人的藝術修養所致,但他首創的瘦金體的獨特的藝術個性,為后人競相仿效。既以開創了一大流派的書體。懷素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狂草是唐代書法高峰的表現。代表人物是張旭和懷素
趙佶的書法作品《草書千字文》書于公元1122年(宣和壬寅四年),此時趙佶40歲,正是其書法風格已臻成熟之時。這件作品宋時藏于御府,后歸藏于清內府。清宮廷編的《石渠寶笈初編》即有著錄。清王朝覆滅后,末代皇帝溥儀命弟溥杰連同其他書畫經天津運往長春偽皇宮。1945年8月17日,溥儀攜數箱珍貴書畫欲逃往日本,途經沈陽時被我解放軍及蘇聯紅軍截獲。1950年,劫后余生的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等一批清宮散佚書畫入藏于東北博物館(即遼寧省博物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