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等于不重要,先祖們選擇口口相傳的方式,把一些好的詩歌,經過一代一代的加工美化,淘汰劣的,到了有了孔子,經過征集編篡,使優秀的作品傳承下來。我們說到甲骨文,考定年代分別時期很重要,知道是哪一個時代的了才會做進一步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詩歌與甲骨文的產生和出現是相同的,也是非一朝一夕之功。
1、甲骨文的分期是怎樣的?
我們說到甲骨文,考定年代分別時期很重要,知道是哪一個時代的了才會做進一步的研究。1932年3月考古專家董作賓對甲骨文的斷代研究中,得出結論,那就是根據當時的世系稱謂卜人坑位方國人物字形文法等的區別,可以將甲骨分為五期,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共二世三王第二期祖庚,祖甲,共一世二王第三期廩辛,康丁,共一世二王第四期武乙,文丁,共二世三王第五期帝乙,帝辛,共二世二王。
2、甲骨文留下詩歌作品了嗎?
甲骨文的產生年代,根據已出土的考證資料顯示,一般認為是商代的居多,大約據今有3600多年,也許它產生的時間更早一些,不過是尚未出土認證而已,因為從象形圖畫到象形文字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吳家川巖畫甲骨文,又稱“契文”,還有一個根據所鐫刻文字內容命名為“甲骨卜辭”,又因所鐫刻文字的材料命名為“龜甲獸骨文”等。
在甲骨上鐫刻上文字,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創舉,一則資源有限,二則鐫刻困難,所以,能鐫刻說明工具比較先進,需精良的筆墨和鋒利的刀具。說到這,正因為如此不容易,那么記事內容必須要選擇一些當時認為的大事來做,諸如信史、飲酒及敬鬼神的特色就凸顯出來了,圍繞漁撈、農耕、祭祀、征伐等內容作為首選,使之得到傳承,啟示后人,發揮促使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作用。
相對而言,文化現象的詩歌,雖然能夠起到人們啟迪智慧、傳襲美德和教化風氣的形成和發展,但與直接的生存狀態來比,還是處于第二需要,但不等于不重要,先祖們選擇口口相傳的方式,把一些好的詩歌,經過一代一代的加工美化,淘汰劣的,到了有了孔子,經過征集編篡,使優秀的作品傳承下來。應該說,從《詩經》收錄的作品時間看,基本上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這一段時間的,之前有沒有詩歌呢?答案是肯定的,詩歌與甲骨文的產生和出現是相同的,也是非一朝一夕之功,
3、我國是誰最早發現了甲骨文?
甲骨文最早出現,清未時期有個叫王懿榮官員在北平中藥鋪一味藥材叫龍骨,在期龜骨上發現有被刀刻的痕跡中有象形文字,經多方考證,出自河南安陽小屯村發掘,后經收藏多位研究,劉鄂在老殘游記描述,近代古文學家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中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得出這是人類最早用文字記載刻在甲骨文上,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很多象形文字源于甲骨文,這是人類長期生活學習總結文字學,有以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