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月份的那場暴雨,據有關氣象部門錄到的數據為,在河南降雨最為嚴重的城市鄭州。這次山西的暴雨沒7月河南的暴雨嚴重,但是山西的受災卻比河南的嚴重,在這背后我發現跟點原因有關,作用相當于前面提到的山脈的迎風坡處,當臺風夾送著海面上的水汽,想要運輸到河南的時候,然后剛好這些山組成的群山,像一個天然屏障一樣,擋住了去路。
1、河南下這么大的暴雨,附近的山東會不會也出現大暴雨?
河南大雨,山東會不會下大暴雨恐怕要看天氣預報,但是,有一點比較肯定,山東即使下暴雨也不會出現大的洪澇災害。因為山東半島東邊臨黃海,北邊臨渤海,都有入海口,即使遇到大暴雨,水會流入大海,山東魯中南多丘陵地區,地勢有起伏,雨水會順勢流入黃河、淮河等水系。丘陵地區基本上都是很結實的石頭山,像我們城市的泰山多是大塊的花崗巖石,地質結構堅實,不會被水沖走,也不容易出現泥石流災害,
我所在的城市是在泰山腳下,在我的印象里遇到過旱災,沒有遇到過水災。因為城市在泰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有雨水也會很快流向地勢低的下游湖或壩,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東平湖水系,當然,山東省很重視環境的保護工作,丘陵地區的山上都是綠樹環抱,泰山、沂山、蒙山、東平湖等都是很有名的旅游勝地。大量的植被覆蓋也防止了泥石流災害,
2、為何這次山西的暴雨沒7月河南的嚴重,但是受災的程度卻很嚴重?
這次山西的暴雨沒7月河南的暴雨嚴重,但是山西的受災卻比河南的嚴重,在這背后我發現跟點原因有關!這次山西的災情,讓全國人民都揪起了心,那么這次山西的災情究竟有多嚴重?自從10月2號開始,一直到10月7號晚,整個山西省的降雨量平均為119.5毫米。其中在降水量最為強烈的地方錄得的數據已經超過了200毫米的降水量,而200毫米這個數據已經屬于大暴雨級別了,
而這次的大暴雨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全省共轉移人員54947人、停產煤礦共60座、危化企業共14家、停工在建工工程1035間、關閉景區166個、房屋倒塌、村莊停水停電等等。可以說這次山西的暴雨,受災程度比河南7月份的那場大于造成的影響還要大,河南7月份的那場暴雨,據有關氣象部門錄到的數據為,在河南降雨最為嚴重的城市鄭州。
在7月19號晚上8點到20號8點的降雨量共達到了552.5毫米,之后某個時間錄得的數據更是超過了600毫米這個數值,而600毫米這個數值,已經不能夠用“特大暴雨”這個詞語來形容了,只能用“千年一遇”來形容。而7月份河南的這場大雨,無論是放在我國歷史上哪一場大雨里,都算得上是“赫赫有名”的,這次山西的這場暴雨雖然也大,但是遠遠卻不及今年7月份河南的那場強降雨,連它的五分之一都沒超過。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場暴雨受災程度卻遠超河南那場強降雨,究竟是些什么原因呢?1、地勢不利于排澇從地勢上來看,山西省的地勢并不利于排澇,因為它的整體地勢呈現出了兩邊低,中間高的樣子,如果是平時下雨,出現的雨水會沿著中部盆地流入汾河,最后流入到黃河中,但是這次山西省下的雨很大,而且雨期也非常的長。再加上這種“兩邊高,中間低”的地勢,雨水根本就流不出去,最后造成了這種局面,
2、地貌由黃土堆積,吸水性有限山西省的地貌主要由黃土高原堆積而成的,一般來說在降雨之后。雨水會經過蒸發、植物截止、滲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經流域地面匯入河槽,經過一系列的徑流步驟之后,最終流入河槽,但是山西省的這種黃土高原的地貌,吸水性有限,而且一下子那么多的雨水,土壤對雨水的吸收已經飽和了。這些經過一系列徑流步驟之后的雨水還是不能夠被大部分地截留,最終造成內澇的情況,
3、丘陵多,容易山體滑坡山西省的地勢呈現出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地貌有丘陵、臺地、山地、平原等等。但是主要是以丘陵和山地為主,這種地勢在經過連續多日雨水的洗刷之后,再加上土壤對雨水的吸收已經飽和了,所以很容易出現坍塌的情況,總結:山西省獨特的地勢以及地貌并不利于排澇,再加上種種綜合因素最終導致了這里的受災程度比河南7月份的那場大雨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