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這些信陽方言詞匯,就是和河南話一致的,因此也可以信陽話也受中原官話的影響。如果一定要具體分的話,方言區下面有方言亞區,信陽方言這樣的特殊性,就是兩大方言區中間的一種方言亞區,做為河南人,我不會說河南話,正常,我們信陽地理位置靠近湖北。
1、為什么大部分信陽人不會說河南話?
根本就不懂歷史,為什么信陽人說的是江西南昌九江話?因為明末清初的時候,信阻這片的人經過戰亂都死絕啦,后來從江西、麻城這邊大量的遷徙人口到信陽這邊來,明末的時候信陽屬于汝南郡。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太平天國運動又把那個浙江湖州安微宣城這一片的人殺完掉了,又把信陽光山羅山這一片的人遷徙到長興、安吉、廣德等地,你現在到安吉、廣德這一片問問他們當地人,他們自己都說他們的先祖是從河南信陽這一片遷過來的,你聽他們的方言,就跟河南光山、羅山方言是一模一樣的,
2、信陽方言是湖北話嗎?屬于中原嗎?
歡迎來到熊二讀史,一起來讀信陽那些事兒。(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信陽是河南省一片特殊的地域,不僅地理方位上,位于河南省的最東南。并且在文化上,也與南部的荊楚文化聯系密切,呈現出諸多與河南中原不太一樣的地方,語言是文化的表征,同時語言又是最普遍的,最能讓異地人感受到這種不同的文化特征。信陽在清代受江西遷湖廣移民浪潮的影響,
因此在方言上,受贛語的一些影響。比如,我們都知道福建人h、f不分,其實信陽也廣泛存在這種h、f不分的現象,同時,信陽方言發音上還存在n、l不分的情況。這些都與河南省大部分的中原官話片區有明顯的區別,就算是近在信陽西北側的南陽,就沒有上述兩種發音方面的h、f,n、l不分問題。荊楚方言其實也是深受這種移民帶來的贛語甚至客家話的影響,
這種發音方面的特殊性,是信陽在清初移民文化的具體體現。此外,方言的另一個特征,就是方言詞匯,比如信陽話的“不照”就是“不知道”的意思。“金肚子”就是“光著肚子”的意思,“膈應”就是指“討厭”的意思。“鎮些兒”就是“這么點”的意思,這些方言詞匯,更能反映出一地居民的日常交流范圍問題。上述這些信陽方言詞匯,就是和河南話一致的,因此也可以說,信陽話也受中原官話的影響,
這種方言詞匯的問題,能反映出信陽在清代以來,政區上劃歸河南省,經濟和文化上受河南的影響。綜上所述:方言的劃分標準,其實并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信陽地區的方言,就是受中原官話與南方荊楚方言的共同影響。如果一定要具體分的話,方言區下面有方言亞區,信陽方言這樣的特殊性,就是兩大方言區中間的一種方言亞區,說屬于兩者中的哪一種,都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有自己的獨特性,是一種在歷史交融中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方言。
3、生活中喜歡說家鄉話方言的人,是什么樣的性格?
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它傳承千年保留至今的原因,是因為它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人們現在已經開始有意識的保護歷史文化,我記得從電視上看到老梁好像講過這一段話,那就是方言的重要性,中日發生戰爭期間,中國的有些重要機密被日本抾取了,而且成功破譯了,后來好像利用了方言來傳遞情報,那就把日本人難住了,中國50多個民族。
方言種類之多就不言而喻了,那時候好像沿用了方言情報。日本間諜就算獲得情報,也不知道說的是什么,例如普通話,我們中國標準的普通話,他們是會知道的。所以方言對于日本來說那時就是外星人的密碼語了,很難破譯。這就是方言的重要性,當然普及普通話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廢棄方言,拋棄我們中國民族的藝術。普通話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普及必然很重要,因為我國是多民族之國家,當然語言方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所以溝通時必須用普通話來溝通,
而方言作為每個地域的人來說的話,互相溝通。表達每一個事與物的時候,會把人內心的感情和想法發揮的淋漓盡致,普通話有時候很難發揮一些人內心情感和想法,但是方言卻能,所以我想回答最后的重點,愛說方言的人。他能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現的完美無缺,會為所欲為的展現出來,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在自己的地方說方言,比較感到親切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