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對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紐帶作用。回族是由七世紀以來的唐、宋尤其是元、明以來遷入留居中國的西亞及中亞各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等長期吸收漢、維吾爾、蒙古等族成分而逐漸形成的民族,回教(意為“回族信仰的宗教”,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1956年停用,稱伊斯蘭教)自公元651年傳入中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七十年的歷史了;其后,中外多種民族成分逐漸融合形成了回族。
1、回族的歷史有多少年?回族是怎么形成的?
回族為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回族是由七世紀以來的唐、宋尤其是元、明以來遷入留居中國的西亞及中亞各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等長期吸收漢、維吾爾、蒙古等族成分而逐漸形成的民族,回教(意為“回族信仰的宗教”,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1956年停用,稱伊斯蘭教)自公元651年傳入中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七十年的歷史了;其后,中外多種民族成分逐漸融合形成了回族。
伊斯蘭教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對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紐帶作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大食國(唐時對阿拉伯帝國的稱呼)滅波斯薩珊王朝;八月,“大食國始遣使(來唐)朝獻”,與唐通好。自此,回教開始傳入中國,其后,大食與大唐交往密切,先后共遣使來唐37次,伴隨著兩國交往的頻繁,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徒的通稱)商人陸續(xù)由海路陸路兩條絲綢之路來華經商,在廣州、西安等城市定居久留,并建筑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