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嚴懲失信考生,只是真對河南籍考生被高校錄取,選擇復讀的考生對于被高校錄取,因為學校原因,因為專業原因,不去上大學的比例不會低于百分之一點五,被高校錄取,不去上大學,不僅僅浪費了招生計劃,還失信于大學,河南因為考生數量全國第一,好大學太少,復讀越來越嚴重,河南真對考上大學,選擇復讀的考生嚴懲,符合河南的實際,也符合沒有機會上大學的考生利益。
1、已被本科學校錄取,但是不想去這個學校咋辦?
不去報道,直接復讀,什么事都沒有把錄取通知書留好,不要被人利用了,然后找個好點的高中復讀,力求第二年考個更好的大學。除此之外,什么事也不要做,絲毫不影響你第二年的高考與志愿填報,也不要擔心大學學籍問題,你不交費,不注冊,大學根本就不會為你建學籍!我表侄女(我親舅的孫女),山東人。高中選的是理科,2012年高考613分,比理科一本線高31分,
當年山東還沒有實行平行志愿,一個學生只準填一個提前批志愿,一個常規批志愿。如果落榜,省招生考試院就根本學生分數把學生調劑到沒有招錄滿的學院,我表侄女一心想當教師,所以填報了華中師范大學。當年,華中師范大學在山東投檔線好像是616分,所以我表侄女落榜了,半個月后,我表侄女收到山東農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專業是植物檢疫。
但她不喜歡這個學校和專業,就選擇復讀,秋季開學后,山東農業大學的一個女老師還給我表侄女打電話,問為什么不去報道,如果入??扇芜x專業??吹贸觯齻兒芟矚g這個高分學生,當時,我給縣教育局打電話,詢問這件事,招生辦工作人員說:"復讀可以,但第二年填報高考志愿前,必須把前一年的錄取通知書交到招生辦。"實際上,根本就不用上交通知書,
2、河南2018年考生被錄取卻不想上,怎么做才不影響檔案和明年高考?
很想問一句,既然現在不想上,當初為什么要報?既然被錄取了,為什么又不想上?前幾天有粉絲給我留言:朋友家孩子非清華不上,第一年考試差2分,信心滿滿地去復習,結果今年高考差得更多。看來,復習并非就是保險箱,也不是最佳選擇,特別是對于河南,高考大省,今年河南高考人數已經逼近百萬,明年呢?也許壓力更大。據我所知,有幾個去年復習的孩子,復習了一年確實是提分了,但是分數線漲了,依然沒能錄入理想的院校,你說這種情況怎么辦?復習有風險,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河南對于被錄取考生的失信懲戒,確實讓很多考生傷神。我們再來看看考生被錄取后的注意事項,可見錄取后不入學,將對以后就業升學產生不利影響。有的考生鉆政策的空子,建議入學后再辦理退學手續,回來復讀,這種做法是可行的,但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首先入學后不可能馬上退學,要等學籍注冊了以后才能辦理退學手續,這樣的話,從時間上看,高中已經上課一兩個月了,再回來復讀,學習進度會趕不上。
再者,大學選擇退學要辦理退學手續,等審批后,才可離校,如果審批手續遲遲下不來,怎么辦?大學開學交了學費,住宿費,辦理了各種證件,都是需要花錢的,再加上來來回回的車費,住宿費,都算在里邊的話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是不是資源浪費?雖然用這種做法,可以避過被懲戒的風險,但是自己也相應有較大的損失,所以,盡量不要鉆政策的空子,錄取了,就踏踏實實地上。
3、河南省有嚴懲失信考生的政策,被河南高校錄取了,不想去,會不會有影響?
如果你是河南考生,自然有影響,如果不是河南籍考生,影響并不大,甚至說沒有任何影響,河南嚴懲失信考生,只是真對河南籍考生被高校錄取,選擇復讀的考生對于被高校錄取,因為學校原因,因為專業原因,不去上大學的比例不會低于百分之一點五,被高校錄取,不去上大學,不僅僅浪費了招生計劃,還失信于大學,河南因為考生數量全國第一,好大學太少,復讀越來越嚴重,河南真對考上大學,選擇復讀的考生嚴懲,符合河南的實際,也符合沒有機會上大學的考生利益。
除了河南,還有個別省也對有關錄取考生,放棄上大學,選擇復讀有限制,不過沒有河南嚴重,河南只是限制了復讀生填報志愿的數量,并不會影響復讀生選擇上大學的機會,何況復讀生因為復讀成績的提升,對于限制復讀生減少志愿計劃,影響不會太多,河南的嚴懲,事實上沒有多少意義。復讀生問題,每一個省對策不同,有些省對復讀生同等待遇現在對于復讀生,除了河南限制多以外,其他省只是象征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