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業績佐證你非凡的教育教學能力,去年薪18萬的私立學校應聘,人家要嗎。可能有人會質疑,既然公立學校這么好,那為什么還有很多人去私立學校呢,而且有些地方的私立學校就是比公立學校好,而且很多人都想去私立學校,我想說這也是有原因的,雖然近些年事業單位亂發福利補貼現象已經徹底停止,但是住房公積金繳存數額,養老保險繳存基數和比例,都比私立學校要好的多,私立學校基本都是當地最低繳存線,這點私立學校老師應該清楚,很多學校還沒有住房公積金。
1、公立學校一月3200的工資,有私立學校年薪18萬。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沒有什么好糾結的,因為在江浙滬一帶,公立學校(有事業編制的)拿3200元/月的老師,都是剛招聘入編的。沒有業績佐證你非凡的教育教學能力,去年薪18萬的私立學校應聘,人家要嗎?答案不言而喻,無論什么行業,都有高工資,關鍵看有沒有能力去拿我們校長53歲,正高職稱,現在年薪就有18萬(含獎勵性績效,增量績效,住房公積金)。
如果你優秀,把教學當事業,最快的晉升路線為:五年后升中級,十年后升副高,屆時,年薪就可以達到14萬左右(含獎勵性績效,增量績效,住房公積金)。更重要的是,你還收獲了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和其它榮譽,評上副高后,如果任教學科一直名列前茅,又有論文、課題成果,同時又上過市級公開課,你就可以申請“名師工作室”,一年又有5萬元的活動經費。
假以時日,到45歲左右,申報正高,前景一片光明,私立學校生存長久的很少我所見過的私立學校(民辦)生存超過十年的,只有三所。原因很簡單,去私立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家庭條件優越,學校態度和習慣不太好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每年出轟動效應成績的概率比較低,直接影響是生源不穩定,另外,私立學校的目的是贏利,當無錢可賺時,投資人當然要撤了。
蘇北的教學骨干有去蘇南私立學校的,但從來就不是主流我有個朋友,學的生物教育專業,在蘇北一家公立學校任教,后來通過自學,獲得了數學碩士研究生學歷。后來為了高收入,辭職去了無錫一家私立學校,確實也掙到了錢(在無錫買了房),但最近得知,私立學校沒了,靠到培訓機構上課為生。交流得知,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歸屬感!所以,對于題主而言,我的意見是先安心的到公立學校工作,等自己的能力達到年薪18萬了,再另作打算!,
2、公辦教師每年收入5萬,私立學校每年收入10萬—20萬,你會辭職去私立學校嗎?
收入差距只是表象,背后還有更多的差異。大部分會選擇公立學校,但是也的確有少數人會選擇私立學校,下面我將通過幾個方面來分析:一、收入真正差距有多少?以九年義務教育段為例,普通公立學校老師的年收入基本上都在5-7萬元每年,這個收入不包括住房公積金部分,平均公積金繳存每年大約1-3左右,具體由于地區經濟水平差異有所不同,這里選取的數據只是中間水平,也就是普通公立學校老師年收入實際在6-10萬元之間,農村地區略低。
那么普通私立學校真實收入呢,高端的貴族學校除外,大部分的私立學校老師收入基本上在4-10萬元,畢業班的教師獎勵比較多,但是這個不能算大部分老師的正常收入,而且大部分私立學校還沒有公積金之類的。也就是說實際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普通老師工資待遇基本上是持平的,尤其是現在國家對公立學校教師獎勵性工資的補發,讓公立學校老師的工資進一步有了提升,
二、福利待遇的差異在哪里?雖然近些年事業單位亂發福利補貼現象已經徹底停止,但是住房公積金繳存數額,養老保險繳存基數和比例,都比私立學校要好的多,私立學校基本都是當地最低繳存線,這點私立學校老師應該清楚,很多學校還沒有住房公積金。這對未來退休后的福利保障,是會形成巨大差異的,三、工作內容和工作量的差異有多少?公立學校老師現在很累,政策性要求很多,壓力很大,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私立學校老師呢?不僅僅是要上課,還要看晚自習,早自習,保姆式照顧學生,還要負責招生,維護日常秩序,總之只要是學校有需要的地方都要去。
可以說私立學校老師的壓力和內容,總的來說比公立學校老師要多,四、職業前景的差異?公立學校老師雖然評職稱很難,尤其是高級之后的職稱,但總歸是有個盼頭,但私立學校不一樣,真的是全拼教學體力干活,干了幾年后大家都會很迷茫,不知道未來在哪里,所以一般在私立學校干的時間都不會太長。五、社會地位有沒有差異?一般來說公立學校的老師會更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說并不是說私立學校老師能力不夠,只是社會現實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