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河南的歷史名都太多了。商朝亡后,其后裔被封于商丘,商丘也是個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名城,一、鄭州、安陽、鶴壁(朝歌)、新鄉(牧野)、商丘以上幾個城市,都是先秦時期河南的歷史有名之地,社旗山陜會館這些因為商業轉運而興起的市鎮,也是明清河南歷史的見證。
1、河南有多少歷史名都?
歡迎打開歷史寶庫,一起來讀太平天國那些事兒。(本文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河南的歷史名都太多了,一、鄭州、安陽、鶴壁(朝歌)、新鄉(牧野)、商丘以上幾個城市,都是先秦時期河南的歷史有名之地。鄭州的商城遺址,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商代城址發現,安陽殷墟,是殷商時期都城在黃河流域屢次變動后終于穩定下來的一個定都點。
出土了婦好墓,甲骨等大量遺存,鶴壁(朝歌)、新鄉(牧野)也是商代的名城。牧野之戰也結束了商朝的歷史,商朝亡后,其后裔被封于商丘,商丘也是個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原文化之核心區二、洛陽西周建國后,以關中為京畿,以洛陽為東都,此后的漢、唐兩代,雖然都是定都關中,但是洛陽都是關中平原向東延伸的重要城市,作為東都之重地經營,在關中破落后,甚至要以洛陽為都,
唐洛陽城復原圖因此洛陽也是河南省的一個古都。三、南陽東漢時期的南陽,號稱“帝鄉”,因為劉秀起于南陽而都于洛陽,時人有云:“洛陽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南陽漢畫像石南陽至今還保存了大量的漢代畫像石,就是兩千年前的東漢保存下來的。這也是南陽悠久歷史的見證,四、開封、信陽開封這個城市的歷史也很悠久,開封之名便是因為避諱漢景帝劉啟之名諱而由“啟封”之名改得。
真正讓開封登上歷史高峰的,是北宋一朝,開封成了北宋之都城,號稱東京,有“汴京富麗天下無”之美稱,五、周口、駐馬店、賒店、北舞渡這兩個歷史名鎮,因為明清時期交通,而站在河南歷史的前排,從渡、口、店這些名稱可知,這是與明清時期逐漸興起的水陸貿易有關。社旗山陜會館這些因為商業轉運而興起的市鎮,也是明清河南歷史的見證,
2、新疆和河南有什么歷史淵源?
新疆和河南淵源頗深,現在的很多新疆人會說河南話,但基本上都是在兵團駐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以后,為保衛我國的西北邊疆,從內地征召了大批的熱血青年奔赴祖國的大西北!這是第1個原因,1956年有48列火車從鄭州出發,滿載著河南熱血青年來到新疆,大多數都加入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分配到了地方上,一部分進了石油有色金屬等廠礦企業。
這個是在新疆的河南人的主力,也是建國初期新疆地區人口河南人口多的最重要的原因,第2個原因則是嵩武軍,在清朝時期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帶領的軍隊就是嵩武軍。左宗棠帶領這支軍隊打敗了阿古柏,收復了整個新疆地區,而阿古柏所屬的浩罕汗國也因被左宗棠擊敗而元氣大傷,但當時并沒有徹底的滅亡。所以這支軍隊就駐扎在新疆,防備浩罕的再次入侵,
當然浩罕國后來被沙俄所吞并,這又是后話了。所以這支軍隊大部分留在了新疆,成為了第1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時候的大批河南援建人員是第2批開拓新疆的河南人,第3個原因其實還是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這個主要原因就是摘棉花大軍!如果你去過新疆就會知道新疆這里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棉花,但是采摘棉花的機械化程度很低,所以到收獲季節就需要大批的人來幫忙采摘。
而河南人在兵團中人多,很多其實都是跟家鄉有聯系的,一般像這種事情都是找自己的同鄉,所以河南的摘棉花大軍自然多!2000年的時候,經常看見河南電視臺上報道河南的采棉大軍組團去新疆摘棉花,每年的勞動能手除了工資以外還有額外的獎勵,當時的獎勵就是可以坐飛機回河南,雖然現在乘坐飛機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當時飛機票確實是非常昂貴的,這相當于一種榮耀!最近幾年,每年大約有50多萬人來到新疆采摘棉花,主要來自于河南,四川,貴州等地,但是河南人占據了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