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神秀這位大師后來被武則天要求以佛教徒的身份在宮中朝拜,反而是神秀師傅不斷的勤擦,才不至于激起灰塵,神秀師父:“身為菩提樹,心如鏡臺,所以大家一致推薦頂座神秀為領導,和神秀師傅的弟子遍布天下,歷史上關于神秀師父的記載很少,也沒有資料提到神秀師父最后是否開悟。
神秀師父:“身為菩提樹,心如鏡臺。經(jīng)常擦拭,以免造成灰塵”。劉慧能大師:“菩提無樹,明鏡亦非臺。里面什么都沒有,那灰塵在哪里?”神秀大師從外在境界慢慢進入內(nèi)心世界,他外在是為了保護內(nèi)心;六祖慧能大師直入內(nèi)心世界的境界,直入“萬物皆由唯心所造”的博大精深的佛教哲學。所以,前者適合根直的人,后者適合里根的人。雖然六祖慧能大師說偈的境界高,但這兩首歌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因為我們的境界比這兩位大師低,所以只能看個人的境界了。如果境界低于這兩位大師,那我建議你先放-0。
神秀 ket語指:身為菩提樹,心如鏡臺;勤擦,不要弄得滿身灰塵。意思:眾生之身是智慧樹,眾生之心如明鏡。它應該時不時地不斷地刷來刷去,它明亮的本性不應該被污垢污染所掩蓋。菩提樹,鏡臺,比作自己的身心。時刻反省自己的身心,不要讓世俗的塵埃蒙蔽了你的雙眼。擴展資料:故事來源:唐朝時,五祖弘忍大滿禪師想把衣缽傳授給修行很高的弟子,于是命他們編一首歌謠。誰的語義與禪宗相吻合,誰就會被傳授衣缽。所以大家一致推薦頂座神秀為領導。神秀不出所料,我當場作了一首歌:身為菩提樹,心如鏡臺;勤擦,不要弄得滿身灰塵。祖武看了,還挺滿意。很快,慧能居士看到了神秀的諺語,說“美人雖美,卻已不在?!币馑际?善是善,但我并不完全懂禪。于是,悄悄的,我在神秀諺語旁邊又寫了一句諺語:菩提無樹,明鏡非臺;那里什么都沒有,所以沒有灰塵。武祖看到很驚訝,當晚就教慧能著裝規(guī)范。
3、 神秀大師最后開悟了嗎歷史上關于神秀師父的記載很少,也沒有資料提到神秀師父最后是否開悟。但是,六祖慧能大師的:本來什么都沒有,所以沒有塵埃,雖然更高超,但也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反而是神秀師傅不斷的勤擦,才不至于激起灰塵,更適合我這種普通人去練。但是,神秀這位大師后來被武則天要求以佛教徒的身份在宮中朝拜,和神秀師傅的弟子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