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條規定可以看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流動到企業會比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同時也比在企業養老保險年度多出一筆資金記入個人賬戶。從社保法規定可以看出辦理退休手續需要兩個條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間全國統一為2014年10月開始,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流動到企業,職業年金如何處理。
1、事業單位跳槽到企業,養老保險怎么計算?
感謝您的邀請。這些問題不能直接給出答案,因為每個人對答案的判斷標準不同,不能因此誤導他人,請諒解,工作人員從企業流動到機關事業,或從機關事業流動到企業是很正常的現象。2020年5月19日深圳鹽田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熊芳芳“生命無法重來,不愿一生被安排”的《辭職報告》曾在網上引起廣泛熱議,網傳熊老師的辭職報告有很多人認為,從機關事業辭職到企業虧了很多,其實不然,今天針對您的這個問題結合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做一下分析,具體答案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判斷。
一、實際繳費年限不滿15年能不能辦理退休手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從社保法規定可以看出辦理退休手續需要兩個條件:1、到達退休年齡。一般男滿60周歲,女干部滿55周歲,女職工滿50周歲為達到退休年齡,
2、繳費年限達到15年。這里簡單說明一下,繳費滿十五年,并不僅限于實際繳費滿十五年,這十五年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您所說的2014年并軌之前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為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個人檔案記載的個人工作經歷可確定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可正常辦理退休手續,二、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退休待遇的計算有什么同與不同?總體來說一樣,但又有所不同。
不同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有年金,而企業養老保險沒有年金,所謂的年金,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年度下叫“職業年金”,在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下叫“企業年金”,其實兩種年金本質上是一樣的,問題存在于職業年金是強制性繳納的,而企業年金不是強制性繳費的養老保險險種,且絕大多數企業沒有繳費企業年金。
(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間不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間一般在上世紀90年代,各地不同。當地實行改革以后,企業職工和單位繳納養老保險費,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間全國統一為2014年10月開始。從2014年10月開始,職工和單位繳納養老保險費,由于改革的啟動時間不同,導致繳費時長不同,個人賬戶累計的余額不同,所以養老保險待遇的實際計算方法不同。
以上兩個不同點可以歸納為一個不同點:現實情況不同,相同點主要體現在:計算方法相同,具體一點就是退休待遇的計算公式相同。拋開年金來說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都是: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其中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機關事業養老養老、企業養老保險、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表以上公式中的各個參數要么與本人實際情況有關,要么與國家規定有關,
國家規定的參數一般不區分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只有過渡系數一項國家只規定了范圍(在1.3-1.4之間),一般各地的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都是按照相同過渡系數進行計算,小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的退休待遇的計算方法總體來說是一樣的,但因為實際情況不同,又有所區別,根據您的經歷來說,您的視同繳費年限是固定的,并不會因為您在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或者是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下退休計算方法會太大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