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一帶)的方言比較像的重要原因。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與湖北黃岡地區的方言,不僅很多發音相似,并且有不少的俗語都是通用的,徐壽輝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并且在四川稱雄,明玉珍是湖北隨州人,他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稱王之后,不少湖北的難民蜂擁而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湖北人入川。
1、有人說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一帶)的方言比較像,為什么?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600字,閱讀需2分)方言是歷史文化的突出表現,因此方言相似的地方,毫無疑問,在文化上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與湖北黃岡地區的方言,不僅很多發音相似,并且有不少的俗語都是通用的。更能說明這兩地之間有文化方面你的關聯,一個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在歷史上,兩地有過移民往來。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湖北黃岡遷往四川,這就是歷史上出名的“湖廣遷四川”大規模的“湖廣遷四川”在歷史上有兩次。一次是在元末明初,元代末年,戰火四起,元軍久攻四川不下,因此每攻下一地,就屠城立威。“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造成四川人口銳減。徐壽輝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并且在四川稱雄,明玉珍是湖北隨州人,他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稱王之后,不少湖北的難民蜂擁而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湖北人入川,
正如當時人記:“元季大亂,湖湘之人往往相攜入蜀”。第二次“湖廣遷四川”的高潮是在明末清初,“張獻忠屠蜀”的說法,大家都不陌生,不過這個說法值得慎思。張獻忠這個地方一霸,只能盡可能的維護好地方的人口與發展,像劉皇叔一樣愛民,才是割據政權正常的表現,屠蜀而令自己成光桿司令,用腳趾頭想都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清人污蔑張獻忠,掩蓋其鐵蹄蹂躪蜀中之事。
蜀地經此戰亂,又一次人口銳減,清初為了發展農業,鼓勵周邊省份遷入四川,湖廣是最大的人口遷出地。有學者根據《光緒廣安州新志》中移民記載而統計出:“湖北黃、麻籍占入廣安州人數的26.64%,湖北、湖南合計約占60%。”正是這一次大規模的“湖廣遷四川”,使得四川的方言,帶上了湖廣的味道,這也正是題中所言:四川方言和湖北黃岡(麻城一帶)的方言比較像的重要原因。
2、湖北麻城有什么特產,怎么樣?
龜峰山看杜鵑花開紅四海!一縣一品,湖北麻城特色農產品福白菊麻城市是隸屬湖北省黃岡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長江中游北岸的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位于湖北省東北部,黃岡市北部,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龜峰山風景區位于麻城東部的龜山鎮境內,龜腰、龜尾等9座山峰組成,最高海拔1320米,
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神龜而得名“龜山”,是大別山中的名山。龜峰山風景區內山勢險峻,山頂終日白云環繞,登臨其頂,如入仙境,區內主要景點還有能仁寺、化主廟、娘娘墳、洗腳池、料井、沖擔石、險八腳、迎客松等30多處。龜峰山春可觀賞蘭花杜鵑,夏可避暑納涼,秋可觀紅采山果,冬可踏雪尋梅,尤其是這里的春色最美,春天山花爛漫,蘭花飄香,山茶吐綠,杜鵑花開紅似海:“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便是對春景的最好寫照。
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麻城市城區西北部,五腦山由鳳凰腦、鴛鴦腦、黃獅腦、雙虎腦、金獅腦五座群山組成。公園內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峰連綿起伏,大中水水庫6個,青山倒映,碧波蕩漾,文景觀多姿多彩,山、水、寺獨具特色,勝在天然。夫子河魚面俗稱“捶魚(垂魚)”,是夫子河鎮傳統特色食品,有逾千年歷史,主要以鮮魚、精苕粉、食鹽為原料,采用民間傳統手工制作。
其清香味美,口感滑嫩,一縣一品(麻城福白菊)麻城福白菊已有千年的種植歷史。這里四季分明、降水適中、水光熱同步等特征,非常適宜菊花的生長發育,所產的福白菊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黃,湯液清澈、金黃帶綠,氣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質特征,為藥、食兼用型中藥材,(中國農林科技網)圖文轉載說明(如需轉載本網站圖文內容: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2.完整標注版權及稿件來源、作者;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網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