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端午屈原故里秭歸民間端午習俗神奇而獨特,當地民眾從農歷四月底就開始籌備過端午節,而每年的五月,當地人要過三次端午節。薅艾草是每個端午節都要做的事,五月初一就要把新鮮的艾草放在家里的每一個門口,還有屋內的每一個角落,據說這時的艾草可以驅蚊蟲、放疾病,保證家人的健康。
1、端午節你們家鄉都是怎么過的?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據史料記載和民間流傳,說法眾多不一。有記載端午節為紀念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又傳為紀念春秋未期愛國將領伍子胥,更有甚者將節日由來與神話傳說相結合,混淆是非,本人更傾向于第一種答案,故鄉位于鄂東南,長江流域,魚米之鄉。家門前有一處湖泊,名“策湖”,策湖屬古長江故道,與黃石西塞山隔江相望。
策湖面積近兩萬畝,水深數米,相傳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孫策在此練兵而得名,記憶里的小時候,家鄉有民謠:“五月五,到策湖,看龍舟,過端午”。家鄉端午節除賽龍舟,還有家家戶戶大門上插艾葉、煮雞蛋、包粽子等習俗,時代在進步,家鄉一些傳統的節日文化正在慢慢改變和消失,或是已經刪繁就簡。自背井離鄉再歸來,再也沒有看到(也沒有感覺到)小時候過端午節日的喜慶氛圍,
2、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端午節大家都是怎么過的呢?
感謝之邀。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又迎來了五月初五一一一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承載著濃厚的中華文華,又稱端陽節,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也是為紀念戰國時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而設立的民間紀念節日之一,今年的端午節,這里似乎比以往熱鬧了許多,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們,川流不息的車輛,給這座小城帶來了勃勃生機。
各種各樣的節日用品到處可見,擺滿了街道兩旁,節日早上,我將和愛人,孩子去早市上買一些節日用品,如艾草,葫蘆等,再買一些果蔬等帶到老媽家那里,然后把艾草和葫蘆插到老媽家和自家大門上之后,給耄耋之年的父母和家人,做上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讓失去愛子的父母得到安慰。每逢佳節倍思親,遠方唯一的弟弟,父母和姐姐一家都非常想你,照顧好自己與家人,只愿你幸福平安,開心快樂每一天,
3、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說說你那兒怎么過端午節的?
記得上小學時就讀過的課文,說的是楚國大夫,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為了紀念詩人,后人們把“端午”這天定為紀念屈原的日子,我記得很清楚,老師是用講故事的形式為我們講述這段課文的,說后人們為了防止水中動物傷害到屈原的遺體,就在每年五月初五這天用蘆葦葉或蒲葉包的米質食品投入汨羅江中,原意是把水中動物喂飽,使其不能去侵害屈原的遺體,天長日久的傳承下來形成了如今祭天,祭水的民間活動,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這天,我們家還在南方,家家的大人們都是包傳統的粽子,然后在蒸煮粽子的鍋里一起煮一些雞蛋和咸鴨蛋,一般這一天上學的孩子們書包里都裝有煮熟的雞蛋。后來到了西北,西北的生活應該是北方的習慣,但端午這天也是吃粽子和雞蛋,這時候我知道了歷法日子還有公歷農歷(陰歷陽歷)之分。再后來我調回了膠東,與外地不同的是,每到端午這天我們這里都是吃餃子,一直到最近這幾年這里也開始吃粽子了,略有區別的是端午這天早上吃粽子,中午炒幾個菜,晚上包餃子,剩下的應該都一樣吧,
4、湖北秭歸為什么每年要過三次端午?
秭歸端午節七大獨特習俗秭歸是端午習俗和龍舟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屈原的故鄉。千百年來,秭歸人民為紀念屈原形成了獨特的歲時節令習俗,也就是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下面小編為你介紹屈原故里的端午獨特習俗,1、三過端午屈原故里秭歸民間端午習俗神奇而獨特,當地民眾從農歷四月底就開始籌備過端午節,而每年的五月,當地人要過三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