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00年10月1日在首都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 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30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并慶祝游行。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開國大典194910月1日下午2時,由毛澤東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京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6、 開國 大典簡介開國大典簡介19492008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毛澤東和第一代開國創始人經由新華門來到天安門廣場,從西頭馬路登上天安門門。金水橋以南約50米處,主要由華北軍區組成的聯合軍樂隊奏響東方紅的樂曲,廣場上人群歡呼雷鳴。3點整,盛大隆重開國 大典開始。參加儀式的有全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首都工廠、大學和機構代表、市民、郊區農民和南斯拉夫國防軍,共約30萬人。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已經產生。當林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時,神情肅穆,按下了通向電動旗桿的按鈕。第一面耀眼的五星紅旗跟隨旗桿,冉冉升起。同時,54響禮炮28響。這54響禮炮象征著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54個民族。二十八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二十八個春秋。參加會議的30萬人肅然起敬,指揮官舉起了手,看著莊嚴而美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緩緩升起。
7、 1949年 開國 大典的場景(400字以上1949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在北京舉行成立儀式。參加開國-2/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工人、農民、學校師生、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和南斯拉夫駐軍,共30萬人。觀景臺上有外賓。地點在天安門廣場。這個正方形是T形的。丁字橋的北面是一條河,五座白色的石橋并排而立。再往北是城墻,天安門廣場的塔高高地聳立在城墻中央。
在三橫一縱的交叉點的南面,一根電動旗桿筆直地立在田野里。主席臺位于天安門門。塔檐下,兩邊掛著八盞大紅宮燈。靠著塔左右兩側的石欄桿,八面紅旗迎風飄揚。T形廣場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從早上六點開始,人群就進入了體育場。一些人舉著紅旗,另一些人舉著紅燈。入場后,按照規定的位置進行安排。工人中有來自遠方長辛店、豐臺、通縣的鐵路工人。他們一大早就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8、 1949年 開國 大典事件報道100字194910月1日,這是一個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30萬北京軍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a開國-2/。人群、旗幟、彩色絲綢、鮮花和燈光匯成了錦繡的節日海洋。下午3點,大地歡呼雷鳴。兩位偉人毛澤東和朱德首先沿著城西古老的磚砌樓梯爬上了天安門城門。當林宣布散會時,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全體委員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伴奏下起立。
毛澤東親自按下按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冉冉廣場升起。與此同時,代表54個民族的54門禮炮響了28次,如春天的雷聲,回蕩在天地之間。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了28年,終于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升旗后,毛澤東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聲明,隨后是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慶祝活動在晚上9點結束,但歡樂的人群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9、 1949年 開國 大典的資料?開國大典原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務院尚未成立,籌備工作主要由新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擔。碰巧的是,市長兼軍管會主任葉劍英8月份被默認調到華南準備解放廣東,9月初去了江西贛州。時任副參謀長、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兼京津警備區司令員的聶榮臻,受中央委派接任。當中央決定在開國-2/舉行閱兵時,中央軍委任命他為閱兵總指揮。
整修天安門會場,豎立旗桿,組織群眾,準備燃放禮炮和煙火,特別是訓練受閱部隊,布置會場安保,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x0d \ x0a \ x0a開國-2/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北平解放不久,城內暗藏的特務很難消滅,國民黨的飛機就會來騷擾。當年5月4日,國民黨從青島派出6架B-24轟炸機轟炸南苑,投下30枚炸彈,損毀飛機4架,房屋196間,死亡24人,因此,聶一直非常重視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