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始祖是西周封于今河南開封的官員,至劉清一代遷至豐沛郡,今江蘇豐縣。但能夠明確的是,其前身是華夏族,但歷史上劉邦為沛縣人(豐邑鄉人),豐縣人是后人加給劉邦的標簽,劉邦故里,也稱“漢高故里”、“漢皇故里”,是指劉邦的家鄉--江蘇省徐州沛縣,到了漢武帝時期,因為漢武帝耀眼的文治武功,漢朝強大無比的形象深入人心,漸漸的百姓開始以漢人自居,民族的稱謂漸漸由華夏族變成漢族。
1、劉邦是哪個民族的人?
什么是民族簡言之就是因長期歷史發展而形成的穩定共同體,一群基于歷史、文化、語言與其它人群有所區別的群體。漢武帝之前中華民族的代稱是華夏族,在古文獻中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具體到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在文獻中指代華夏大地上的百姓,以區別四方的南蠻,東夷,西戎,北狄。到了漢武帝時期,因為漢武帝耀眼的文治武功,漢朝強大無比的形象深入人心,漸漸的百姓開始以漢人自居,民族的稱謂漸漸由華夏族變成漢族,
2、劉邦是什么地方的人?漢朝皇族的祖籍地是不是漢族的發源地?
劉邦始祖是西周封于今河南開封的官員,至劉清一代遷至豐沛郡,今江蘇豐縣。故劉邦祖籍為開封,故里為江蘇豐縣,至于漢族稱謂之發源地,不好確定。但能夠明確的是,其前身是華夏族,華夏族,是炎黃二帝部族分別從陜西寶雞和陜西岐山出發,沿渭河、黃河東進,在河北涿鹿之戰,打敗蚩尤后,在今河南一帶繁衍生息,炎帝、黃帝和蚩尤三部落及九黎族等融合,漸而形成華夏族。
3、劉邦故里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劉邦為江蘇沛縣人,沛縣為劉邦故里,劉邦籍貫為泗水郡沛縣,史稱沛公,《資治通鑒》沛人劉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項羽起兵于吳。沛為今江蘇沛縣,下相為今宿遷,劉邦出生地劃給了今趙莊鎮(屬豐縣)。沛縣為劉邦誕育之鄉,人稱沛公,高祖回故里唱大風歌的事跡被司馬遷忠誠記錄在《史記》中。劉邦故里,也稱“漢高故里”、“漢皇故里”,是指劉邦的家鄉--江蘇省徐州沛縣,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即沛縣豐邑鄉中陽里人,沛縣后來升為郡,下轄豐縣、夏邑縣、沛縣等三十七個縣。沛郡無豐邑縣,只有豐縣,沛郡豐邑的說法極其荒謬,不符歷史。《漢紀》漢十二年回長安后,劉邦稱帝后把豐邑升為豐縣,《徐州府志》《明清一統志》《江蘇通志》均認為漢朝豐邑升為豐縣,《徐州簡史》豐縣不是秦縣,是漢縣,
因此劉邦是秦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即今江蘇沛縣人。由于中陽里劃給了豐縣,因此劉邦出生地為今豐縣,但歷史上劉邦為沛縣人(豐邑鄉人),豐縣人是后人加給劉邦的標簽。劉邦漢十二年歸故里沛縣,賜故鄉為湯沫邑,世代勉除家鄉人稅賦,高祖原廟建于沛縣。原廟即高祖家鄉第一廟,沛縣人劉邦原為泗上亭長(依秦律,縣以下官吏俱用本縣人,若劉邦為豐縣人怎會到沛縣任職?),起兵于沛(今江蘇沛縣),故稱沛公。
秦亡后被封為漢王,后于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秦改彭城邑,蕭邑,碭邑,留邑,沛邑為彭城縣,蕭縣,碭縣,留縣,沛縣,豐邑依舊為邑。夏邑改為夏邑縣,而非夏縣,只是縣名帶邑,邑不是縣,豐邑從不為豐邑縣,因此豐邑未改縣,漢朝劉邦(一說景帝)改豐邑為豐縣,始為沛郡豐縣,從來沒有沛郡豐邑縣之說。
《史記》縣、鄉邑告之,及攻縣幾,攻鄉邑幾十。很明顯鄉邑低于縣,甚至邑低于鄉,邑只管一城之地,而鄉管的面積要大得多,秦漢魏晉南北朝無一人注釋豐邑為縣,相反沛注釋為沛縣,無人注釋為沛郡。后沛升為郡,后人硬把沛往沛郡上靠,否定先賢記錄,否定《各級志書》及《徐州簡史》結論,鬧成沛郡豐邑縣的笑話,《資治通鑒》沛人劉邦起兵于沛。
4、現在有一種說法劉邦是魏國大梁人(今河南開封)人,你同意嗎?
按照正史記載,劉邦劉氏出自唐堯,周初唐遷于杜(西安),周宣王時又遷于晉(唐),姓范氏。范會使秦,留秦者恢復祖姓劉氏,劉氏隨秦滅六國來到豐,西漢學者劉向,高祖后人,他說:“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為劉,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故墓在豐鮮焉”,根據劉向所述,劉邦祖籍屬陜西更為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