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徐老師主要講一下,一年級學生要學好語文,應該如何打好基礎。有專家提到,未來的高考,可能要增加語文的分值,可以說將來“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是母語,作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學好語文,愿家長朋友配合好老師,讓孩子安然度過語文瓶頸期,取得優異的成績。
1、學生怎樣學好語文?最好的方法?
讀,閱讀,再閱讀,還是閱讀;寫,書寫,多描寫,堅持書寫!語文水平的程度,就是閱讀書本的厚度;經典文章的奧妙,就是練筆幅度的精妙。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了也會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愛語文,是從愛戲劇唱詞開始的,紅色經典劇目老八排基本倒背如流。背的多了,筆下有詞,偏愛寫作;寫的多了,心中有物,更上臺階,
2、三年級的學生該如何學好語文?
我是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近20年的教師一枚,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因文章部分內容引用了《語文新課標》,所以整體內容較長,共約2400字,大約需要4分鐘時間閱讀。記得我每年教三年級時,第一次期中考試會有一些家長在班級群里詢問,甚至跑到學校和我溝通,怎么孩子上一、二年級時成績總是90多分,而到了三年級卻退步了,這個現實讓家長無法接受,
我們都知道,一、二年級為第一學段,三、四年級為第二學段,各方面的要求都會有所變化,一、二年級學科知識較為淺顯,從三年級開始,短文閱讀分析和寫作增加了難度,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攔路虎”,三年級成為大多數孩子的語文學習瓶頸期。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語文新課標》三——四年級的階段目標:(一)識字與寫字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左右會寫。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二)閱讀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四)口語交際1.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