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220年-265年,共計46年),都于洛陽。東漢(25年-190年,196年,共167年),西晉(265年-313年,共計48年),北魏(494年-534年,共計41年),.隋(605年-619年,共計15年),河南洛陽是十三朝古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1、十三朝古都洛陽,有哪些美食?
十三朝洛陽城,除了歷史留下的古風韻律以外,再當數的就是千百年留下的地方美食了;說到洛陽美食,首先請記住洛陽除了是座歷史文化名城、牡丹花城之外,她還有一個雅號,那就是“湯城”。其他再加上洛陽的著名水席,以及家家離不開的面食;因此說洛陽的美食基本就形成了“一湯、一席、一碗面”,一、洛陽的湯在洛陽,民間流傳著“早晚一碗湯,給個神仙都不當”的說法;尤其每天的早上,在洛陽的大街小巷,各種湯館門前,大都是常常排隊喝湯的男女老少。
如果問起洛陽人喜歡喝的什么湯,那就顯得尤為復雜了;因為在洛陽,據說有著上百種的湯,例如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雜碎湯、丸子湯、不翻湯等等,所以在洛陽,你基本上是可以隨便到天天換著喝;尤其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酸辣咸淡、肉雜混搭隨意選,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你是喝的5元湯還是10元的湯,除了加肉加價,免費加湯可以喝到讓你撐。
二、洛陽水席到洛陽,除了街頭的各種湯,再就是招待貴賓的水席了;據說洛陽水席至今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作為自唐代傳承至今的水席,也是我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最久遠的名宴之一。不明白洛陽水席的客人初一見得菜肴一上桌,還以為又是一種湯品,其實不然,這水席的精髓就是凡菜有湯,水席更大的特點就是流水席,一般是吃完一道上一道;據說這也是皇家御膳的一種吃法。
作為豫菜的一種,洛陽水席與其他菜品一樣葷素搭配、食材精確;烹飪上花樣迭出、味道鮮美可口,三、洛陽面食在洛陽,除了早上一碗湯,就是中午晚上的一碗面了。洛陽與中西部的大多地區一樣,是個面食的巨大消費地區,其中尤其是當地的撈面、燴面、湯面、刀削面、糊涂面,以及鄰近陜西、山西的饸饹面、臊子面、漿水面等等,在洛陽大街小巷的湯館左右,基本是很和諧穿插著一些面館;洛陽人吃面也很講究,一般是除了主食面條以外,還要點上幾個涼菜,再來瓶啤酒或汽水。
2、六朝古都洛陽如何變成十三朝古都?
答:歷史是漸進的,隨著考古的發展,很多歷史真相都會重新被定義,而洛陽十三朝也是,司馬光曾說: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1.夏(前2000-前1600,共計400年):二里頭遺址。2.商(前1600-前1300,共計300年):西亳商城遺址,3.西周(前1046-前771,共計276年):都于洛邑成周。
4.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共計515年):都于洛邑,6.東漢(25年-190年,196年,共167年):都于洛陽。7.曹魏(220年-265年,共計46年),都于洛陽,8.西晉(265年-313年,共計48年):都于洛陽。9.北魏(494年-534年,共計41年):都于洛陽,10.隋(605年-619年,共計15年):都于洛陽。
3、為什么洛陽有那么悠久的歷史,成為十三朝古都?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所謂“九朝”,一是指眾多的王朝,中國古代,“九”為最大、最多。結果讓一些沒文化的人真認為洛陽就九個九個王朝呢,歷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晉等13個正統王朝代在洛陽建都,所以稱13朝古都。
什么是正統王朝呢,正統王朝就是當代通常指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政權被民眾及后世所認可的程度,包括正史的評價,一般僅限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的朝代。當前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正統朝代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曹魏-西晉-東晉-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