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在湖北中部設荊湖北路,今湖北之名就由此得來。湖北歷史悠久,早在夏朝之時,文化影響已達江漢地區,西周時期,湖北境內出現了許多小國,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歸于楚國,謝邀湖北和湖南,人杰地靈,在我們歷史上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隋開皇九年,江夏郡改名為鄂州,這也是如今湖北“鄂”簡稱的由來。
1、為什么湖北的簡稱為“鄂”?
為什么湖北的簡稱為鄂?湖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省級行政區。省會城市為武漢,它位于長江中部,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臨安微,西接重慶,西北接壤陝西,南臨江西與湖南,北與河南毗鄰,全省面積有18.59萬平方千米。湖北為什么稱鄂?大概在四千多年前的遠古末期,長江,黃河流域有大量的鱷魚繁殖生存(就是今天的揚子鱷),
古代鱷魚叫鼉,現在已屬瀕危保護動物。在遠古時期,中部有一個小民族部落,專以捕鼉為生,而他們所奉的圖騰也是鼉,而他們部落的名字就叫噩。后來,這個小部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名就叫鄂國,后來,中部有一楚國逐漸強大起來,到了周夷王時,楚公熊渠就以武力滅掉了鄂國。熊渠又封自己的二公子熊紅為鄂王,治所就在鄂地。熊紅又在鄂地建立了宏大的鄂王城(今屬大冶),
到秦統一中原后,在鄂東南設置了鄂縣。三國時,孫權又遷都鄂縣,并將鄂縣改名為武昌(以武而昌盛之意),這個武昌不是今天的武昌,而是在鄂州一帶。那時的武昌叫江夏,到隨朝時,又在鄂東南設置了鄂州。治所改為了江夏,這便是湖北在歷史上最早稱鄂的開始,到了元朝,朝庭又設置了荊湖路行省,后為湖廣行省。治所在鄂州,就是今天的武昌,
2、湖南和湖北以前叫什么名字?
謝邀湖北和湖南,人杰地靈,在我們歷史上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尤其到了近代以來,歷史地位突顯,清朝末年,湘軍橫行天下,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被譽為晚期三大名臣。辛亥革命,湖北武昌首義,撼動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共和國開國人物湖北湖南居多。一,湖南,湖南位于洞庭湖以南。在湖南境內,發現了四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址,證明人類在湖南生存的歷史很久遠,
一萬年前有種植稻谷跡象。五千年期湖南先民開始定居生活,原始社會稱之為三苗、百濮、揚越。在夏、商、西周時期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之地,稱之為蒼梧、洞庭二郡;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推行郡縣制,在湖南設黔中和長沙兩郡;西漢初年,稱之為長沙國,漢武帝之時改為荊州刺史統轄范圍;三國時,屬吳國荊州,設荊州五郡;西晉時又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和江州;南北朝時代,南朝將其分屬為荊州、湘州和沅州;隋滅陳之后,天下終歸一統,隋文帝在湖南設八郡;唐代宗時期,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行政區劃上有“湖南”一詞,后期雖幾經變更,但“湖南”之名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