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必須的吃穿住行,除了房價差異比較大之外,其他都差不多,當然是說一般消費哈,高消費、奢侈消費,那是另外一回事。來了就是深圳人,在深圳住上兩年后基本可以適應這里的氣候,這個問題確實反應出了一個社會現象,現在深圳消費越來越高,房租,物價都在漲,唯獨工資不會漲,自己的工資低,消費高為什么還要留在深圳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種情況1.為了夢想不想放棄在深圳很多人是懷揣著夢想而來的,當然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有些人被現實虐的體無完膚扛不住就回去了,但還有些為了夢想堅持不懈的人,他們拿著低微的收入,任然留在深圳2.混的不好沒臉回去的人這些人來到深圳以為能干一番大事,衣錦還鄉,沒想到拼搏數年,還是沒什么起色,甚至由正資產變為負資產無顏見江東父老,最有名的是三和大神3.是半城市化的人是在深圳呆久了,適用不了農村生活的這類人,在深圳雖然工資低一點,但是回農村就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習慣農村生活的人。
1、你在深圳過得怎么樣?
來了就是深圳人,在深圳住上兩年后基本可以適應這里的氣候。深圳的各方面發展還是很快的,交通比較發達,坐車等車時候,用(車來了)軟件很方便,你去什么地方有幾輛車幾分鐘內到達本站看的清清楚楚,這個在別的很多城市沒有。政府辦事效率也是沒什么說的,棒棒噠!現在回老家反而什么都不習慣了,深圳最欠缺的是文化底蘊和設施。
2、深圳有的人打工工資低,消費高,你為什么還留在深圳?
這個問題確實反應出了一個社會現象,現在深圳消費越來越高,房租,物價都在漲,唯獨工資不會漲,自己的工資低,消費高為什么還要留在深圳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種情況1.為了夢想不想放棄在深圳很多人是懷揣著夢想而來的,當然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有些人被現實虐的體無完膚扛不住就回去了,但還有些為了夢想堅持不懈的人,他們拿著低微的收入,任然留在深圳2.混的不好沒臉回去的人這些人來到深圳以為能干一番大事,衣錦還鄉,沒想到拼搏數年,還是沒什么起色,甚至由正資產變為負資產無顏見江東父老,最有名的是三和大神3.是半城市化的人是在深圳呆久了,適用不了農村生活的這類人,在深圳雖然工資低一點,但是回農村就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習慣農村生活的人,
3、深圳月薪6萬,高不高?
對于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軍認為:在18日才出爐的《2017年深圳市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中,從事證券發行專業人士的工資就是題主所提到的,月薪平均61437元。而這類職業從平均薪酬上講屬于賺錢最多的一行,而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深圳的31歲男士征婚,他是這樣寫的:“我雖然拿著兩萬的高薪,但是由于日常花銷比較大,所以經濟條件并不優秀”。
月薪過萬不算高薪就因為這句話,受到大批人留言吐槽,大意是“太有自信了”“兩萬真不算高”“這也叫高薪”“在深圳月薪兩萬真的太平常了”之類的,月薪6萬,如果是稅后薪酬,單從數字來看,肯定算高的,畢竟最新公布的全國最高的平均工資水平的北京也才9000多元,另據中國南方人才市場發布的《南方人才年2015-2016年度廣東地區薪酬調查報告》,2016年深圳平均月薪也才7914元(稅前)。
當然,這也沒有可比性,一個是平均數,一個恐怕是最高或者強勢企業的特殊數,所以單純問深圳月薪6萬高不高,我覺得回答高與不高都意義不大,這得根據具體個體情況做具體的分析。從月薪來說,對一般工薪階層而言,關鍵是看工資收入和本人的基本生活支出之間的比例,才能看出自己工資的實際含金量,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必須的吃穿住行,除了房價差異比較大之外,其他都差不多,當然是說一般消費哈,高消費、奢侈消費,那是另外一回事。
而房價,主要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處于領先地位,所以如果深圳月薪6萬的人如果自有住房,那么應該算不錯的薪酬了,其實我們看待薪酬,還應該有一個客觀的態度是,你的付出是不是達到了那個“高”的標準。比如你的能力、業績、對公司的貢獻等,如果的確具備那個條件,那么你拿6萬、8萬甚至10萬的月薪,我想也是應該的,
所謂付出與收入成正比,也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嘛。綜上,月薪高與不高這個問題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例如月薪10000元在西部不發達地區算很不錯的薪水了,基于此,我有一個個人的看法或者說算法,那就是相對來看,如果1個月稅后收入在當地能買上2㎡商品房的話,就算相對于當地的高薪了,如果以此看來,這6萬月薪在深圳又不算高,這就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