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洪水,臨沂泄洪把洪水排到哪里去了呢。21年7月21,河南省新鄉市出現特大暴雨,日降雨量突破250mm,新鄉市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出現嚴重內澇和洪水災害,成千成萬的災民緊急轉移;然而當積水尚未退去的時候,新鄉上游的多座水庫同時泄洪,并快速淹沒了新鄉市,部分市縣區積水深度超過2m,顯然沒有水庫的泄洪,新鄉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洪災,那么水庫為什么不能提前泄洪,而非要等到下游受災再泄洪呢。
1、臨沂泄洪,河水到哪里?
近期山東臨沂地區遭遇強降水,14日臨沂24小時降水量高達399.4mm,我們看下圖(數據來自中國天氣):下面數據來自于臨沂政府新聞辦:受強降水影響,臨沂境內河道普遍發生洪水。沂河臨沂水文站8月14日19時07分實測洪峰流量10900m3/s,為20年一遇,沭河重溝水文站14日19時22分實測洪峰流量5940m3/s,蒙河高里水文站14日10時58分實測洪峰流量3960m3/s,重現期100年一遇,劉家道口(沂)水文站14日18時最大流量7900m3/s,彭道口閘14日17時最大流量3360m3/s,均為建站、閘以來最大流量,
全市37座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16.09億m3,較歷年同期偏多86.2%,較去年同期偏多28.8%,本次降雨過程共攔蓄洪水2.3億m3。沂河也稱之為沂水,臨沂位于沂水河流域,我們先看看沂水河是怎么發育的?下圖:沂水發源于沂蒙山,有北、西兩源,北源出沂源縣魯山西南三府山,西源發源于沂源、蒙陰、新泰)交界處老松山北麓的大張莊,河長63.5公里,它的上游為山區性河道,東面緊臨黃海,每年副熱帶高壓北抬時,往往處于副熱帶高壓的邊緣線上,水汽活躍,加之沂蒙山地形抬升的影響,產生地形雨,降水量非常豐富,這次沂水河流域普降暴雨,日降水量高達399.4mm,引發沂水河河水暴漲,出現高達上萬立方米的水量,比黃河編號的洪水水量還要高,足以說明沂水流域的降水強烈程度。
這次洪水,臨沂泄洪把洪水排到哪里去了呢?看下圖:沂濛山區降水量大,發育著兩條河流,一條是沂水河,另一條是沭河,兩條河流相距不遠,但沂水河比沭河流量及流域面積要大很多,沂水河發源于沂蒙山區,沿途接納了汶河、蒙河、祊河(beng),最后匯入駱馬湖,駱馬湖通過京杭大運河與江蘇洪澤湖相連,其中枋河為沂水的第一大支流,與沂水交匯處有一座重要城市臨沂。
與之并行的沭河也發源于沂蒙山區,最后與沂水相匯合,注入黃海,沂水與沭河位于黃河與淮河之間,由于歷史上黃河泛濫,經常改道,導致沂沭兩條河流被黃河襲奪,很早以前山東境內沂水西部發育著一條重要河流——泗水河,泗水河最后匯入淮河,可是1855年黃河從蘭考改道,襲奪了泗水河,并淤高了下游河床,為此沂水入駱馬湖后,出現了排水不暢現象,為此開挖了一條人工河——淮沭新河,最后東入黃海。
2、新鄉的雨水流向哪里?
新鄉的雨水流向哪里?新鄉有衛河,共產主力渠,東孟姜女和西孟姜女河,西孟姜女河在市區西部匯入衛河,東孟姜女河從獲嘉縣新鄉縣流入市區南部經高鐵東站附近流向衛輝市,衛河從市區流過經衛輝向東北方向最終流入天津海河,共產主義渠是防洪人工開挖的河流,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接納西部獲嘉縣和輝縣西部山區的洪水,沿衛河走向流向河北省,
3、為什么水庫不能提前泄洪,而要等到下游受災再泄洪?
2021年7月21,河南省新鄉市出現特大暴雨,日降雨量突破250mm,新鄉市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出現嚴重內澇和洪水災害,成千成萬的災民緊急轉移;然而當積水尚未退去的時候,新鄉上游的多座水庫同時泄洪,并快速淹沒了新鄉市,部分市縣區積水深度超過2m,顯然沒有水庫的泄洪,新鄉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洪災,那么水庫為什么不能提前泄洪,而非要等到下游受災再泄洪呢?其實,水庫不能提前泄洪,有經濟原因,更多的卻還是技術原因。
水庫泄洪水庫承擔的功能有利益驅使不同的水庫承擔的功能并不相同,這跟水庫所處的位置有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水庫承擔的功能通俗來說,有兩種,也就是“興利”和“除害”。除害功能一般可以理解為防洪,在河流中修建水庫,可以攔蓄洪水,避免洪水直接沖向下游造成洪澇破壞,例如水庫具有一定量的庫容,當上游洪水來臨時,可以先攔蓄一部分洪水,減少洪水的流量,比如洪水流量1000m3/s,水庫將500m3/s攔蓄在水庫中,剩余的500m3/s排泄至下游,這樣本應該承受1000m3/s的下游,只用承擔500m3/s即可,大大減輕了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