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廣東人,父親是內蒙人,我在內蒙古出生,所以有也算半個廣東人了,首先我得聲明的是,不是因為我是半個廣東人才說廣東人帥,而是有幸接觸過很多的廣東人。雖然廣東人普遍沒有北方人那么高大,由于廣東人對吃很講究,俗話說“食在廣東”一般吃食比較清淡,不吃很油膩的東西,尤其很講究喝湯,在廣東有各種各樣的湯,飯前先喝點湯,他們從不暴飲暴食,所以多數廣東人都很清瘦,皮膚都很好的。
1、你們覺得廣東人怎么樣?
身為一個在廣東深圳的福建人(哈哈哈我還沒有被吃掉),目前職業是美食編輯,經常要去深圳的各個角落探店。于是就這么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廣東人,說廣東人守舊遵守傳統?在地鐵一號線上同時有拿著筆在香港馬報上圈圈畫畫預測賭注的老人,也有趕著去科技園上班,一邊聽歌一邊敲代碼的年輕人。說廣東人重男輕女?見過一家五個女孩生到最后一個小男孩才作罷的家庭,也見過年紀輕輕就在家人支持下去約旦當記者,到斯里蘭卡當志愿者老師的女孩,
說廣東人精明油滑?有華強北人人皆知的山寨電子水貨,也有從中走出來的眾多中國企業。廣東人身上有太多刻板印象,但時代在變,人流涌動,廣東人終將會努力向前進步,說廣東人什么都吃?這倒是真的!廣東人吃蛇吃蟲吃烏龜,但是真的可以把每一道菜做得很好吃!夏天,我在沙井吃到用生地瓜做的涼品薯生冬天,我在下沙吃到用脆鯇魚煮甘蔗和羊肉的魚羊鮮還有深圳餐飲創業者原創的榴蓮燜雞也有在香港中環學西餐十幾年的帥哥廚師自制的玫瑰雞翅我始終是佩服廣東人的,我原本自認為福建做菜已經很好吃,但來到廣東,才能體會什么叫做“味蕾上的感動”。
2、廣東哪里人長相最接近百越土著人?為什么?
看到有人回答說,先秦時代的百越土著,與現在的廣府人,甚至說是客家人最為接近,這其實是十分荒誕的!中華文明對嶺南地區的開發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秦代。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又進一步開疆拓土,派屠睢率50萬秦軍南下,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此后秦朝在嶺南地區設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后來,在秦末動亂之際,秦朝南海郡尉趙佗趁機自立,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封關絕道,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天的廣州),
而在自立建國的過程中,趙佗鼓勵自己手下那些中原士兵和當地的越人女子通婚,在鞏固自身統治基礎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嶺南地區與中原文明之間的交融。所以,今天廣佛一帶的人,很早就已經有先秦時代的中原移民因子了,而后,由于中原歷經戰亂,尤其是靖康之難以后,大量的中原移民南下嶺南躲避戰亂。這方面,大家可以了解下韶關南雄珠璣巷的歷史就知道了,
作為進入嶺南地區的古代要道,珠璣巷被譽為“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據民國學者黃慈博先生遺稿《珠璣巷民族南遷記》稱:由珠璣巷南遷南海、番禺、順德、新會、鶴山、中山、東莞、恩平、廣寧、清遠、寶安、陽江、增城等地的氏族有73姓,164族,因此,廣府人的祖先本來就中原南下的移民。至于客家人的來源,這方面就更加毋庸置疑了,
都說是“客家”了,就是客居他鄉的意思,本身就是由兩千多年來不斷南下的中原移民發展而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北宋的大文豪蘇東坡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他是四川眉山人,而祖籍則是河北欒城。然而,今天蘇東坡的后人,還在北方嗎?不!現在蘇東波的后人都聚居在今天廣東省河源市義合鎮的蘇家圍,他們就是客家人!所以,不論是廣府人還是客家人,先祖都是中原先民,可不是什么百越土著,
而先秦時代的百越土著,主要分成分成南越、西甌、駱越等幾個支系部落。其中,南越部落聚居于今廣東和廣西東部一帶,演化為今天的壯族、瑤族、疍家等少數民族;至于西甌和駱越兩個部族,則演化為今天廣西地區的壯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少數民族,因此,和先秦時代百越土著長相最為相似的,應該是今天兩廣地區的瑤族、壯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少數民族同胞才是。
3、你覺得廣東人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