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三位英雄榮立的便是一等功這種功勞,而他們個人,便是共和國的一等功臣。一等功是功勞的一個等級,屬于功勞(榮譽);一等功臣則是獲得這種功勞(榮譽)的個人,是具體的人,功績卓著,有特殊貢獻的,授予英雄或模范稱號,近代河北出現過不少名人,人們比較熟悉的李大釗、佟麟閣、董存瑞、馬本齋、王二小等等。
1、一等功與一等功臣有什么區別?
一等功是功勞的一個等級,屬于功勞(榮譽);一等功臣則是獲得這種功勞(榮譽)的個人,是具體的人。為什么強調是獲得這個功勞的“個人”呢?因為一等功分為個人一等功和集體一等功,顧名思義,集體一等功屬于某個集體,是團隊的集體功勞,不屬于任何個人。解放軍相關《條例》規定:凡是個人或單位在執行戰斗和戰斗保障等任務中,成績良好,超出一般水平的,都應當評功授獎,
功分為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功績卓著,有特殊貢獻的,授予英雄或模范稱號,比如去年,中印對峙沖突時,因在邊境沖突中誓死捍衛國土,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其中,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三位英雄榮立的便是一等功這種功勞,而他們個人,便是共和國的一等功臣,
那么,一等功的評定標準是什么呢?不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戰場上,要立一等功都非常不容易,需要有重大影響和貢獻。而和平時期的一等功,基本上都是追授的,戰斗中英勇頑強,堅決執行命令,模范遵守戰場紀律,完成作戰任務成績突出,或者主動掩護、搶救戰友,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而上述幾位英雄,就非常符合這個標準。
中印邊境沖突,印軍有預謀地越過邊境線,解放軍在前出與之交涉時,雙方發生激烈沖突,英雄團長祁發寶不顧自身安危,伸出雙臂截住來犯的印軍,但寡不敵眾,身負重傷;這時營長陳紅軍和戰士陳祥榕冒著印軍拋擲的石塊,奮力突入重圍營救,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本來已經突出重圍,發現還有戰友未脫險,便義無反顧地重新殺入重圍營救戰友,壯烈犧牲;處于前出支援途中的戰士王焯冉,在渡河是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戰友脫險,但自己卻被淹沒在冰河之中,
2、近代河北有哪些歷史名人?
近代河北出現過不少名人,人們比較熟悉的李大釗、佟麟閣、董存瑞、馬本齋、王二小等等。過去曾介紹過一些河北名人,這里主要介紹4位河北籍的開國少將,王之平(1902—1965),開國少將,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人。大革命時期,他曾在滿城、徐水、新城、北平等地,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4年被捕,西安事變后出獄。
1937年8月入延安陜北公學學習,抗戰時期,曾任第3軍分區政治部巡視組組長,第3軍分區后方醫院衛生處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百團大戰”和晉察冀反“掃蕩”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晉軍區軍政干部學校政治委員,察哈爾軍區雁北軍分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解放石家莊、淶水、察南、綏東等戰役戰斗。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察哈爾軍區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直屬政治部主任,河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天津警備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邊疆(1917—1994),開國少將,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人,抗戰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區隊長,第四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他參加過“百團大戰”和反“掃蕩”斗爭,為抗戰勝利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3旅政治部副主任,64軍190師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海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干部部部長,海軍航空兵副政治委員等職,為海軍和海軍航空兵的的建設發展做出貢獻,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李鏡如(1914—1999),開國少將,河北省辛集市束鹿縣人。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部統戰科科長,769團政治處副主任,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14團政治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