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黃河也從河南穿過,但更多是位于河南北部,對整個河南幫助有限,且黃河本身支流就少,連年干旱的情況下能保證干流不斷就不錯了,對河南的水資源貢獻極其有限。河南雖由黃河橫穿而過,但下流已成懸河,河南大部分地區還是屬于淮河流域,河南也僅僅是在地理上做一個統稱。
1、河南的城市都在黃河以南嗎?
感謝邀請,河南的城市并不是都在黃河以南。從行政區劃上看,河南的濟源、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都是黃河以北的城市,濮陽在過去歸屬河北省,直到1952年才劃歸河南省,河南目前有十八地市,黃河以北有六個,以南有十二個,所以大部分地區還是在黃河以南的。在古代河南大部地區被稱為中原,中原一詞最早見于《詩經》,意思是中央之地,當時也是華夏民族生產活動的中心,
在古代典籍中,河一般特指黃河,唐朝時設置河南道,河南一詞作為地名被延續下來,例如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中國的地名文化由來已久,像山西山東是以太行山為界,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但受地理歷史人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并不想美國那么橫平豎直。這與我們悠久的歷史有很大關系,古代封地建城講究依山旁水,憑山川河流作為防御的屏障,所以自然就形成了依據山川走勢、河流走向形成的區域劃分,經過歷史的變革被合并保留了下來,
河南雖由黃河橫穿而過,但下流已成懸河,河南大部分地區還是屬于淮河流域,河南也僅僅是在地理上做一個統稱。現在的行政區劃是由民國時期演變而來的,日偽時期的行政區劃無需計較,現在的行政區域與民國時期出入不大,特別是中部地區基本穩定,省份名稱依然保持原樣,這就是我所知道的了,希望能幫到你,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
2、位居河南,北有黃河,南有長江,為什么年年干旱呢?
的確,河南境內的河流屬于四大水系,分別是長江、黃河、海河、淮河,但大部分屬于水資源相對缺乏的黃河水系、淮河水系,而流入長江水系的河流比較少,這從側面就能看出整個河南水資源并不充足,其實從地理氣象學上來講,河南的干旱是氣候決定的,與長江、黃河沒有直接關系,河南雖然距離長江干流流域不是很遠,但我國的氣候分布臨界點,剛好位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大別山邊緣,大別山以南和以北降雨情況完全不一樣,所以河南的氣候與南部湖北差別很大,降雨量遠沒有那么豐富。
雖說黃河也從河南穿過,但更多是位于河南北部,對整個河南幫助有限,且黃河本身支流就少,連年干旱的情況下能保證干流不斷就不錯了,對河南的水資源貢獻極其有限,并且黃河一進入河南境內就修建了小浪底水庫,下游能否有水,要看小浪底開不開閘,不開閘的情況下,河道基本干涸。其實河南也不是年年干旱,歷史上河南也有洪災的時候,只不過近些年整個華北的降雨量都不高,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的水資源都出現短缺,加上此次干旱連續性,地下水水位也一再下降,所以給人極度干旱的印象,不過今年的降雨量應該會比往年有所加強,能夠緩解一定干旱,
3、黃河流域河南、山東兩大人口經濟強省省會鄭州和濟南成敗主因是什么?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河南、山東兩座緊鄰的省份,也屬于全國經濟總量比較靠前的兩個省份,作為兩個省份的省會城市鄭州和濟南來說,似乎這些年山東省會濟南沒有什么新聞,反而鄭州這些年發展的卻風生水起,至于這兩座城市成敗的主因個人覺得有幾點可以參考。地形因素影響城市建設鄭州處于秦嶺東段余脈、中國第二級地貌臺階與第三級地貌臺階的交接過渡地帶,
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簡單理解就是說鄭州地形除去西南區域有山溝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適合大型建設的,來過鄭州的朋友應該知道東北方向幾乎就是一片平地。濟南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簡單來說濟南就是一個盆地,除去中部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外其他要么跨河,要么是丘陵山區,地形因素也導致大氣不易擴散,如果是霧霾天真的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