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共享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我國共享經濟市場發展迅速,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按摩椅、共享汽車等共享經濟模式不斷涌現,共享雨傘也是其中的一類。尤其在上海,共享雨傘市場最為成熟,市內大小地鐵站內均有共享雨傘的“身影”,極大滿足了地鐵乘客臨時借傘的需求。
1、共享雨傘可行嗎?
共享經濟趨勢下我國共享雨傘市場既存機遇又有跳戰2021-03-26共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將海量分散化的閑置資源進行整合,以獲得一定報酬為目的,將其共享給有需要的人群,以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近年來,隨著共享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我國共享經濟市場發展迅速,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按摩椅、共享汽車等共享經濟模式不斷涌現,共享雨傘也是其中的一類,
共享雨傘,是指企業在地鐵站點、商業區、居民區、校園、酒店等提供雨傘的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共享雨傘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進步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人性化的關愛,是符合我國綠色出行、節省資源、環保等理念,因此其市場發展也受到了政府的極力提倡和支持,目前已經在國內多個地區得到普及,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共享雨傘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經濟市場發展態勢較好,行業規模也隨之逐漸擴張,從2017年的2.1萬億元發展到2020年突破至4.0萬億元以上,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4.0%。
其中,共享雨傘市場規模也隨之增加,從2017年的282.5億元發展到2020年達到了385.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9%;預計未來隨著市場的持續下沉,我國共享雨傘市場規模仍有著較大的增長潛力,從消費對象角度來看,近年來,在共享經濟下,大眾對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物品認知度和認可度逐漸提升,消費需求也隨之增加。
就目前來看,我國共享雨傘用戶規模從2017年的400萬人發展到2020年達到了835萬人,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7.8%;其中,18-25歲的消費者數量最多,占總人數45%的比重,另外26-30歲和31-40歲年齡層的消費人數占比也相對較大,分別達到30%和17%,可以看出,我國共享雨傘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18歲以上的年輕一代。
近年來,共享雨傘在我國市場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早在2017年初就已經在廣州、深圳及江浙滬一帶開始試運行,尤其在上海,共享雨傘市場最為成熟,市內大小地鐵站內均有共享雨傘的“身影”,極大滿足了地鐵乘客臨時借傘的需求。但與此同時,共享雨傘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仍遇到一些問題,首先共享雨傘的單品折損率很高,其次共享雨傘受天氣影響大,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在南方與沿海的多雨城市,使用頻率與剛需性要遠遠低于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產品,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隨著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經濟市場發展態勢較好,相繼涌現出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等共享經濟模式,而共享雨傘也是其中的一類。就目前來看,我國共享雨傘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仍有一些問題限制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市場發展還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助力,。
2、大量的共享雨傘丟失,為何老板卻非常開心?背后到底有何打算?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共享雨傘的資費其實不算太貴,12小時也就一塊錢,但是歸還是比較麻煩的,它不像共享單車隨處可放,他有特定的傘架,再加上普及率不算太高,所以一般都要回到拿傘的地方歸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用戶疲勞假設1:你是上班族,每天都要必經這條路,有時候碰到忘記帶傘突然下雨的情況,那么你掃一把共享雨傘,很方便的回家了,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那么一晚付費也就一兩元對吧,這對于廠商來講,沒什么影響,薄利多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