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店古鎮,位于南陽市社旗縣,處于潘河、趙河交匯處。河南有什么特色的古鎮值得一去?河南作為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留下了眾多歷史名鎮,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個,這里就河南有特色值得一去的古鎮探索如下。
1、南陽賒店古鎮怎么樣?
賒店古鎮是位于南陽城東偏北四十五公里,她是明丶清,民國時代的水陸碼頭,在古代可謂是南船北馬,由于當時發源于伏牛山的漢水支系,上段屬于唐河,再往北是通往賒店古鎮,三條河流在此交匯,即由潘河過方城縣城穿城而過,趙河從北方的優牛山,過趙河鎮到賒店與唐河,潘河,交匯,是古代的物品集散地,可謂是物華天寶的繁華之地,現存的陜山會館,湖廣會館,福建厘金局,鏢局等古跡,啥店古鎮現在己是縣級城市,酒廠一直是地方支柱產業,名揚海內外,現在的交通大有改變,己修好的高速引線從社旗縣直通方城的許平南高速入囗,周南高速正在建設,規劃南駐埠高鐵過境,前景一片光明。
2、明清時期河南的賒店鎮是我國當時的四大名鎮之一嗎?賒店鎮有什么歷史?
賒店,一座中國商文化博物館張春嶺撰社旗縣位于河南南陽盆地東緣,北依伏牛,南襟漢水,縣政府駐地賒店鎮,古稱賒旗店、賒旗鎮,傳說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莽”。清代乾嘉年間,經濟發展極為繁盛,被譽為“地瀕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豫南巨鎮”,是橫跨歐亞大陸的萬里茶道樞紐,
縣城內七十二條古街道保存完好,有中原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氣勢恢弘,輝煌壯麗,集中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被有關專家譽為“天下第一會館”。商業催生的豫南商埠巨鎮賒店鎮的迅速興起,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從明代中葉開始,中國商業貿易的格局發生了變化。歷史上以奢侈品、土特產品為主的貿易,讓位于以糧食、棉花為主的國內貿易和以茶葉為主的國際貿易,長途販運成為中國社會變化的主要特征,
山陜商幫的迅速崛起,使西北與中原、中原與南方的商業往來熱鬧起來,中原地區商道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賒店鎮又是一個以移民為主的新興城鎮,人們心態開放,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南北16省客商樂于在此經營,從明末清初躺在潘趙河臂灣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過路小店,到馳名神州的豫南巨鎮,賒旗店像春天播種在肥沃土地上的一粒種子,迅速發展壯大,借水運之優勢,賴管道暢通之便利,成為北通汴洛之動脈,南達襄漢之津渡,東衢閩越之咽喉,西連山陜之要道。
乾嘉時期的賒旗鎮,商賈輻輳,車馬喧闐,帆檣如織,往來不絕,民間稱為“拉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金漢口,銀賒店”的美名傳遍四方。全國16省商人云集此地經商,72條商業街分行劃市,各省同鄉會館多達十余座,“白天千帆過,夜晚萬盞燈”是當時古鎮繁華的真實寫照,“歲稅常巨萬”,曾被英國學者貝思飛稱為“中國最富有的商業貿易中心”,僅山陜商人的年經營額就達500--1000萬兩白銀,可謂滿街白銀嘩嘩淌。
遺存豐厚的萬里茶道樞紐憑借南船北馬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健全的服務體系,賒店成為萬里茶道的樞紐,從江西鉛山信江、湖北漢口揚起的白帆,到賒店泊岸,這里成為萬里茶道的水路終點,陸路的起點,由牛馬騾駝牽引的運茶車隊,從賒店出發,踏上新的征程。選擇賒店作為水陸運輸中轉站和貨物集散中心,并不是茶商的發明,賒店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潘河趙河在此交匯成唐河,有便于中小型船只航運的河道,有便于裝卸貨物的碼頭,具有為商家提供各種服務的會館、鏢局、票號、過載行、騾馬店。
作為萬里茶道樞紐,賒店的茶道遺產資源豐富,是萬里茶道申遺繞不開的支撐點,有唐河航道、河心街碼頭、北大石橋;有歷史街區如瓷器街;有榆次茶商在賒店開設的大升玉茶莊;有與茶葉商貿相關的服務設施如商鋪、鏢局、票號、錢莊;有當年的管理機構巡檢司、厘金局;有可移動文物鐵錨、誌石,有當年著名茶葉商幫贈送的刺繡、捐資的石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