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峨眉,大徹大悟郭襄游歷江湖之時,襄陽在此被圍,最終破城。歲后,在峨眉山上定居下來,回思自己小半生的經歷,參悟武功心法,郭襄六十三歲在峨眉山圓寂,張三豐六十七歲進入終南山拜道家火龍真人為師,隨后創建武當派,父母不在,人生沒有歸處;姐姐姐夫雖親,但郭襄也不愿寄居在他家。
1、郭襄為什么找不到楊過,楊過到底藏在哪里?
楊過在哪兒并不重要,那只是個象征。無論楊過在哪兒,郭襄知不知道楊過所在地,郭襄都不會找到楊過,郭襄找楊過,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郭襄的目的。也就是說郭襄的目的并不在于真的找到楊過,她的目的就是「尋找楊過」這個過程本身,郭襄與楊過是不可能了的,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郭襄也很清楚。那么郭襄找到楊過,又能如何呢?那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找到楊過不能如何,但要讓郭襄不去找,卻又難以抑制住這樣的情感沖動。郭襄對自己的這種境況是很清楚的,《倚天屠龍記》開頭交代的很清楚:「她心頭早已千百遍的想過了,其實,我便是找到了他,那又怎地?還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煩惱?他所以悄然遠引,也還不是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鏡花水月一場空,我卻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
」她千萬遍的想過,對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沒有法子,感情不會因此而有所控制,郭襄的這種處境,是很普遍的一個現象,生活在都市的人們也并不陌生。自己所愛之人和自己已然沒有可能,可自己終究無法放下,我們知道一切都是沒有可能了的,可是依舊難以自抑。我們不敢貿然的出現在人家面前,怕打擾到人家的幸福,怕重添許多煩惱,
可我們依然控制不住的,要去他的城市,看一看他生活的環境。我們小心翼翼的打聽,千里迢迢的趕來,實際上也并不是非要見到那個人,而只是想知道他過得怎么樣,想知道他的消息,如此,也就足夠了。而書中言郭襄:「她倒也不一定要和他夫婦會面,只須聽到一些楊過如何在江湖上行俠的訊息,也便心滿意足了,」郭襄和我們是一樣的心思。
而終于沒能得到他的消息,也只好漫無目的的各處找找,到一些可能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他走過的路,去他去過的地方,看他看過的風景。以及,重新去尋訪那些有著你們共同記憶的地方,我們知道這一切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可對我們而言,這是一種慰藉。我們無法徹底的放下,而這一切讓我們覺得,那個人還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
」郭襄的尋尋覓覓,不也是這個樣子么?而她去過的地方,也正是有著她和楊過共同記憶的地方,當年在這些地方發生了很多事,而如今只有寒月落花了。郭襄難以自抑的去尋找楊過,這里面有洶涌的情感,可當她真的找到楊過,在那一瞬間當然是欣喜,之后呢?恐怕郭襄甚至會故意躲開楊過,因為實在也沒有什么能做的了。最多,也不過是像歌詞里唱的那樣:「我會帶著笑臉、揮手寒喧和你坐著聊聊天不再去說從前,只是寒喧對你說一句:好久不見,
2、武當山和峨眉山近在咫尺,為什么張三豐終其一生沒去找郭襄?
近在咫尺?武當山在湖北,峨眉在四川,你跟我近在咫尺,你當張三豐會飛?張三豐和郭襄只有兩面之緣,第一面“一見鐘情”、第二面“百年孤獨”。那一年,張三豐還不是名震天下的武當宗師;那一年,郭襄卻是俠中之俠郭靖掌上的閃耀明珠;一個籍籍無名,一個名揚四海,那一年,張三豐年僅16歲,在少林寺當打工仔,青澀無邪;那一年,郭襄19歲,是譽滿江湖的郭家二小姐,芳華絕世;一顆石子,一塊美玉。
看似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卻在因緣際會之下,于那天下英雄集結的華山之巔相遇,話說那瀟湘子在藏經閣偷了兩本經書,覺遠大師帶著小張同志一路追上了華山。恰逢落花時節,華山之巔群雄際會,北俠郭靖、西狂楊過、老頑童周伯通,連一向離經叛道的東邪黃藥師也在場,我們的小張同志,哪里見過這等大場面!傻傻呆呆的站在覺遠大師身旁,凝視著這一眾“傳說級人物”笑的合不攏嘴。